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完整版】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完整版】

2022-05-20 11:4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完整版】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3篇

第一篇: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之发生中和反应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在本单元课题1中详细地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并讲述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学习课题1的内容已掌握了酸和碱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在此基础上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中也意义重大,故教材将此内容单独作为一个课题。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中和反应,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从而学以致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 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设计的。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融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以知识为载体,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交流合作意识的形成,积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学习,再用中和反应来解释有关日常生活问题,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
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同时,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酸和碱是否反应的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

  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

  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

  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

  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

  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

  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

  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

  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

 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

  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

  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

  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

  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

  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

  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

  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

  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

第二篇: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评课
李老说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理解的难度。
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和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中的步骤③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学的内容,因此此处着眼于对过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随意拓展到定量要求。与Mg(OH2、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第三篇: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2.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3.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的pH进行了解。2.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3.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1/7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组次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

112137
212137
312137
412137
512137
612137
712137
812137
912137
101.52.512.57
1112137
1212137
A、B12137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十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第十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十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十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点评: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象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象出来的吗?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2/7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2.立即读数3.取整数值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更符合实际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点评:在测之前先做猜想,是探究的要素,生活中的经验,被科学实验予以验证。A: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
(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
B:老师认为我们和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
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
3/7


推荐访问:中和 教案 优秀 酸和碱中和反应 优秀教案 酸和碱中和反应 优秀教案 酸和碱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