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2022-05-22 18: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
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第2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第3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

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

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与**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第4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2篇
【一】
近期,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主办的浙江大学——金湖县领导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洗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紫金港校区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浙江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
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把握脉搏、实战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充电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安华,系统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到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城市培育、乡镇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从城乡生态旅游与休闲农家乐产生的背景、理念、案例介绍,增强了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中国城市政府招商网会长周开疆教授,让我们对全域旅游有了全面、整
-1-


体的认识,也学到了旅游招商的新模式、新方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黄浏英,通过千岛湖、安吉等鲜活案例,慷慨激昂、如数家珍的演讲,大家听的带劲。
产业鲜明、活力迸发的特色镇村,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冲击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而强”。“特”是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强”是指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单打冠军”。二是形态“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是功能“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四是机制“新而活”。“新”就是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活”就是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互动交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启发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今年初中央1号
-2-


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省委提出的特色田园乡村,县委、县政府“五县共建”战略要求,对我镇发展作了一些设想:一是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xx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住建部等三部委文件强调: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银涂镇是全国重点镇、省重点中心镇,创建健康特色小镇是天时地利人和。二是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3+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着力做好一产、二产、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1”即以银集集镇为主阵地;
“3”即以淮建、涂沟、唐港3个集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n”即实行健康+n个产业发展:+体育用品,创建国家级体育用品基地;
+医疗养老,推进医养一体化项目早日建成;
+中医药,推进承开中药饮片以及药材基地、五星芡实特色村建设;
+湖鲜美食,放大太明龙虾、下河口渔家宴等品牌效应;
+生态养生,加快建设森氧小镇;
+休闲农业,依托十里桃林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
+体育运动,依托高邮湖发展水上运动。三是坚持市场运作,突出产业招商。借鉴仪征市新集中医康养游小镇、刘集沐浴小镇等模式,包装一批项目整体打包、整体招商、整体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建设。无论是碧桂园、华夏幸福等品牌民企,
-3-


还是中交、北京城建等央企国企,都将转型的战略指向“特色小镇”。
【二】
在近期的支部会议中,运管支部所有成员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
【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
-4-


“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
-5-


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6-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
-7-


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8-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
-9-


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一起找准产业路子谋发展,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强化淳朴民风,做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个人都应该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献计出力。
【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
-10-


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镇是农业大镇,通过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使我憧憬无限,非常振奋,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深刻理解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论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践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七】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
-12-


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八】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
-13-


“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
-14-


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15-


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16-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
-17-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的农村发展战略,体现了三个“突出”:
(一)突出了农村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乡村的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达到村美民富双赢。
(二)突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18-


在我们这样一个8亿多农村人口的国家,乡村治理不仅是乡村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乡村治理程度亦决定了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程度,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更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突出农村生态文明、生活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农村。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今年以来,大力开展“七改、六化、三清三完善”为核心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目的就是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十一】
通过一周的时间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感受颇多,有理论学习,有现场教学,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四点心得体会
第一,振兴乡村需要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
-19-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目前,农村的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但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是越来越小,主要只是种够自己吃。所以要发展壮大农业,降低农业成本,吸引外商投资等。总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第二,振兴乡村需要传承农耕文明兴盛农村文化;
我国传承传统种植业发展快,种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已经实现品种全部自主选育,在源头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换发文明新气象。
第三,振兴乡村需要发展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农民财产性增收的重要板块,更是提示农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对村庄的宅基地用地规模、布局、
-20-


标准和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利用财政资金进行宅基地的置换、整理与修复,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结合。也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开发古村落、民俗村、休闲农庄、养殖等打造新的产业链,发展共享房屋、共享庭院、共享村庄、共享田园等多种共享经济形式,打造振兴新农村。将村庄重整与生态宜居目标结合起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振兴乡村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
5月14日我们在老师的带带领下来到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参观,下围村利用了与东莞交界的优越条件发展经济。下围村从村务财务管理混乱,干部与群众关系矛盾紧张,一系列集体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一批村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法律制裁的“问题村”一跃成为现在广州市的“文明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下围村的成功经历非常值得我们钟山县借鉴,我们也可以利用地处广东交界、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借鉴别人的村规维护村庄安全文明。
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一线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振兴乡村之路任重道远
【十二】
-21-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响应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现实需求和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系统回答了乡村振兴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么样达到这样的水平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乡村实体经济的核心是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让农民富裕起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现代农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农村实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在乡村治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许多基础设施由于缺
-22-


乏管理而破旧、荒废。这就可以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在乡村建立基础设施运营中心,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常态化的净化、亮化、绿化,让广大农民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态效益。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是维系农情、乡情、亲情的重要纽带,也是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神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广大农民不仅“留得住青山绿水”,而且“记得住乡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这样的劲头和韧性,严格按照“五要求”一定可以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
-23-


农民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
-24-


第5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农民富,农村美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农民富、农村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农民富。作为一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想要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从师范引导入手,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一批、推广一批,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另外,我们可以在品牌上、绿色生态上做文章,树知名品牌,建绿色生态生产基地,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的提升,实现农民的增收。另外,作为基层干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脱贫攻坚放首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让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充分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引领
作用。禁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加强乡村道路、农村街道的全面维修改造,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产生的畜禽粪便采取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利用的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力度,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乡村美了,农民富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面建成新时代小康社会。




第6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农民富,农村美——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选择,作为一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另外,作为基层干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脱贫攻坚放首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让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充分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乡村美了,农民富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面建成新时代小康社会。
农民富,农村美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农民富、农村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农民富。
作为一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想要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从师范引导入第 1 页 共 2 页

手,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一批、推广一批,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另外,我们可以在品牌上、绿色生态上做文章,树知名品牌,建绿色生态生产基地,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的提升,实现农民的增收。
另外,作为基层干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脱贫攻坚放首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让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充分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美。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引领作用。禁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加强乡村道路、农村街道的全面维修改造,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产生的畜禽粪便采取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利用的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力度,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乡村美了,农民富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面建成新时代小康社会。

第 2 页 共 2 页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