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影响(2022年)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影响(2022年)

2022-05-20 08:5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影响(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影响(2022年)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篇

第1篇: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徐月瑾 庄冬 苏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5期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间人口流动愈趋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对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内外人口流动理论,从现实出发,通过人口流动对区域产业发展、区域资源、科技水平以及消费的机制分析,定性探讨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分别得出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流入地经济的不同影响,最后对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切实可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改变和经济转型,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人口流动现象也日趋增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于流入区,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劳动力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地方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的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流入也带来资源紧张,社会治安等问题,对于流出区,人口的外流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生产滞后等问题。因此,探讨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选取区域间的人口流动作为研究的重点,结合国内外人口流动理论,通过人口流动对区域产业发展、区域资源、科技水平以及消费的机制分析,探讨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并对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切实可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人口流动的理论正式形成于1885年,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发表的《人口迁移规律》标志着人口流动理论的正式形成。拉文斯坦的迁移法则也被后人认为是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起源。

        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外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Braun 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欠发达地区,人口的流出降低了当地劳动力增长速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R. E.B.Lucas认为,有价值的人口流动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应当与城市化的渐进特征相一致。但是Wong Hock Tsen和Fumitaka Furuoka为了揭露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借助协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却发现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利弊兼存。

第2篇: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金艳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09期

        摘 要:区域经济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其作用非常大。在企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区域政策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在经济资源配置上进行的宏观指导,从而促使了区域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空间的布局。区域中的企业要想更好的促进其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就需要通过多种的经济政策来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因此,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区域;
经济发展;
经济政策;
影响

        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能够对经优化区域的经济资源,以及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协调,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了能够纠正市场机制运行中的漏洞和缺陷,从而达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因而我国政府开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有很多方式,其中主要是以财政、金融、产业、业务、外贸这几个方面为主。政府对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地作用和影响。

        一、制定区域税收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关于区域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作用

        虽然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相同,但是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都是以实施税收政策为主。政府实施税收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区域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区域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政府对税收政策的实施,从而减免部分企业的税收。以至于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制定区域税收政策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具有选择性,并且还能够做到既有重点又有侧重点的来对企业进行优惠税收。通过这种税收政策不仅表现出我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意图,而且还能够有效处理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 1 ]。因而区域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大发展占有重要的部分。

第3篇: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论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罗光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高铁技术的开发将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有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大大提高了人们乘坐火车的效率,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而高铁的建设也给沿线的区域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给沿线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高铁的建设也有效的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格局的演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高铁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高铁;
区域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01

        一、引言

        交通运输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其独特的流通特性而促进人民的生产和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拉动了内需,加强了我国各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经济业务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高铁的出现,更是对国民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我国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化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高铁的建设首先对沿途的区域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高铁建设的巨大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平均的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非常依赖交通运输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基本上呈现东部发展较好,西部较为落后的局面。而我国的西部正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源需要大批的由西向东运输。由于我国的总体运输线过长,因此急切的需要在交通运输方面实现一定的运输效率。因此,建立高效的铁路运输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收尾不能相顾的情况给一些工业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也给我过的铁路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铁的建设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需要,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4篇: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浅论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论文摘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工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度从东部到中部、西部依次减弱,并指出从区域经济协调出发可以在现有统一性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己跟自己比,成绩非常显著,但是横向比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却是越拉越大了,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体现在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行政割裂和政绩考核的不科学、以及财税体制的弊病,还会面临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亟待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重点工作,如何扭转区域经济发展


差距扩大的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笔者希望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入手,探讨一下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一、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最为相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与货币政策最不相关。
改革开放以前,受前苏联发展思路的影响,我国主要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小而全、大而全”的指导思想下,尤其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很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东中西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有一定的缩小。
改革开放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央行职责以来,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凸现出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依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东部地区依托沿海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水平、发展理念、体制改革


、市场化程度等很多方面都远远走在了中西部地区的前面,而统一的货币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则忽视了这个“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金融机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金融机制相对不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此地区之间的差异没有缩小反而逐步增大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应对突然的货币政策变化时也有不同的动态反应。根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各省市的市场化程度均排在全国的前列,市场化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各省市的市场化程度仅低于东部;西部除了重庆、四川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余省市区的市场化程度都很低。在货币投放上,经济增长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信贷规模大,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信贷规模就小。在资金来源上,东部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城乡要素流动效率较高,资金来源有较多的渠道;而中西部地区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窄,更依赖国家扶持。在资金使用上,东部地区处于一个高投资、高效益、高收入、高储蓄、资金需求量和资金供应量大


增的良性循环状态;而欠发达地区则积累严重不足,资金也较难吸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货币传导机制的顺畅性不一样,最终就可能导致不同的货币效应。二、货币机制传导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东部地区金融机构较多,金融业务量大,其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得较充分。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货币传导主体缺失,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也较差,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也相对不敏感。
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货币传导主体的缺位程度也不一样。
(一从金融机构数量来看,除了国有金融机构按省区设立分支行外,新兴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多集中于东部地区。
东部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数分别都是中部和西部的2倍多;东部外资银行代表处数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80倍和29倍,而外资保险机构几乎全部在东部;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新兴银行基本都只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全国惟一的两家证券交


易所分别在东部的上海和深圳,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资本市场。从近年发展趋势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从资金盈利和安全性出发,略增东部地区的机构数,而纷纷精简中西部地区机构数。2002-2004年央行减少机构数43个,中国工商银行减少机构数7,122个,其中大部分精简在中西部,而东部则略增。相反,外资银行近年在华机构剧增,2003年比上年增加70个,增长50%,2004年增加到206个,增长97%,绝大部分增加机构在东部。
(二从存贷款业务量来看,也明显呈现了东部业务量大而中西部相对少的情况。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2004年在东部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3,077.0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3.1倍和3.45倍;它们在东部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6,388.1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89倍和3.19倍。而新兴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则明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为例,2004年它们在东部地区的人民币存款是7,394.61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7.6倍和8.7倍;同年在


东部地区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5,360.2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7.6倍和7.9倍。
三、在货币政策上,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若干建议。
根据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在经济同质的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要素流动性、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通货膨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不能满足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统一的货币政策而减小,反而地区差异逐步增大。为此,我国在区域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深圳等经济特区实行了有别于内地的特殊货币政策;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了分省的31个支行而实行分区管理的“2+9+5”区域货币管理体系。可见,实施一定差异化的区域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灵活的货币调控政策。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经济金融活动活跃,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


大,同时,其货币来源渠道也相对较宽。中西部地区则刚好相反,资金创造能力相对较弱,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其对资金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因此,拓宽中西部地区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强货币供给能力对其经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东部地区,可以不断推行利率的市场化,扩大资金的市场来源渠道;而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在国家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采取一定优惠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和央行再贷款政策,以增强中西部地区的货币供给能力,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这方面,美国早在1935年就进行了尝试。美联储在纽约、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地实行了较高的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6%;而在其他16个城市较大的储备城市银行实行的准备金率最高只为20%;在其余不发达地区如阿肯色、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等乡村银行实行的准备金率更低,其限额为14%。这一措施有利地促进了美国落后地区的开发,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自1945年以来,美国法定准备金屡有变动,但依据不同地区银行设置不同准备金率这一原则依然如故。


2.一定差异的金融监管政策。在金融机构的培育方面,也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中西部地区由于本身经济总量有限,同时区内经济主体发展即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力又不够,因此金融机构,尤其是活力较强的股份制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等发展不完善,从而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在银监会、央行加强监督的条件下,建议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设立的资金要求,以促进其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的发展,畅通其金融市场机制。同时,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政策性银行、央行大区分行可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大项目的信贷资金或者放宽相应的信贷条件,不断完善其区域货币调控的职能。美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美国银行所在地区人口不到6,000人的地区,设立银行的最低资本金为5万美元;6,000人至5万人的地区,设立银行的资本金为10万美元;超过5万居民的地区,设立银行的最低资本金额为10O万美元。显然这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3.培育区域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环境。在金融市场培育方面,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也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


、“中部崛起”等多项区域发展战略,除了银行信贷渠道外,还可以尝试设立相应的区域开发基金。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可以选择把西安、重庆等重要城市培育成区域金融中心。另外,要在完善保障机制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力度,尤其要加大中西地区非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增强经济活力。


推荐访问:主题公园 区域经济 影响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影响 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主题公园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