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2022-05-18 22:07:1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5篇

第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 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意见建议

(一)建议持之以恒的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好”改革,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去年一年改革,效果初显。建议省委、省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次办好”改革,不断进行“版本升级”,真正创出品牌,推动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助推实际问题解决。

(二)建议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比如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抓全市营商环境软硬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企业准入和服务群众方面由便民服务局负责,现有企业的服务方面由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硬环境建设由发改局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已初步破题,建议上级给予指导帮助,我们进行试点探索,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建议以点带面实施县域集成改革。将改革重心从单兵突进转向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领域改革协同并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体系等县域治理体系,软硬环境一起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篇: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基层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建议:环境建议

基层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 变。为了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我本位”的思想观念,我们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提出了“贴心代办”理念,树立人

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 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强力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 革,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二) 体制的问题。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 从上级来看,由发改部门牵头考核,同时涉及市政府职能办、市政府 审改办、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推行的各项改革单 兵突进,存在碎片化问题。辽宁省的做法是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出 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我 们学习借鉴辽宁省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 环境建设工作。

二、 意见建议

(一)建议持之以恒的抓好“一次办好”改革。

“一次办好”改

革,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去年一年改革,效果初显。建议省委、省 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一 次办好”改革,不断进行“版本升级”,真正创出品牌,推动干部转 变思想观念,助推实际问题解决。

(二) 建议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比 如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抓全市营商环境软硬环境的建设。具体 来说,企业准入和服务群众方面由便民服务局负责, 现有企业的服务 方面由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 硬环境建设由发改 局负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已初步破题,建议上级给予指导帮助,我

们进行试点探索,待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 建议以点带面实施县域集成改革。

将改革重心从单兵突进 转向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开发开放体制、城乡 发展一体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领域改革协同并进,健全完善政务 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体系等县域治理体系,软硬环 境一起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篇: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总书记X.X重要讲话和中央X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到X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X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的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政务服务中心,实际上还有“两头办理”现象。有些部门迟迟不敢“放权”,尤其对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担心出现“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或者有些审批事项放开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却跟不上,简单的一放了之或以罚代管。有些事项办理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素质不佳等问题。

(二)企业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政府、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机构紧密协作的机制,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有钱不敢贷,企业用钱贷不着,融资成本居高难降。此外我市物价、房价、租金、人工等企业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还需深入开展。我市经过两轮的政务服务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工作,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已经逐渐“破冰”,但离“全贯通、全标准、全归集、全在线”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仍存在信息壁垒,已经整合的数据也存在要素不齐全、数据可用性不强、共享频率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我市使用省级系统的部门较多,协调省级平台开放数据共享协调难度较大。

(四)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有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如有些政策制定时未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
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

(五)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有些企业反映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我市在人才招聘、城市就业培训服务上措施不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

二、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二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

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科学确定多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

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

三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四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三)推动金融业多层次高效率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助推扶持更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加强金融诈骗防范宣传与教育,提升全民金融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建立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实现部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完善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和个人在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招投标、贷款等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减少检查”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限制、禁止或惩戒,提高失信成本。四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专题教育,普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提升全民诚信文明素养。

(五)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两轮驱动”,突破智力支撑不足瓶颈。一是选对人才,用好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注重“岗位”“实干”意识,不为“虚名”“学历”所累。二是对现有人力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着重培养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同时围绕X的需求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优先引进本地缺乏和急需的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四是加快干部队伍的交流,分批次选派更多优秀青年骨干到先进地区挂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先进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创新意识。五是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网络通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同时探索更为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住房补贴、子女就学、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款返还等激励政策,鼓励吸引人才留在X。

(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市场“负面清单”制,政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企业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升核心竞争力,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二是主动作为、提高能力、靠前服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商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建立诚信、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利民惠民优惠政策,兑现各项承诺协议,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四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整治为官不为。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拖、有求不推、有难不避。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服务企业“推拖绕”,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廉洁用权、搞权钱交易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五是畅通政商联系沟通机制。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建议、投诉和反馈处理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在创新路上非主观故意的失误行为,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敢创新担当者撑腰鼓劲,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保护好干部和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企业吃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心丸”。

(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对评价指标涉及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准确掌握评价指标的内容及评价方式,同时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保障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二是引进第三方评价力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定期对我市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价,查找短板与不足,研究相应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促使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增强做好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营商环境评价纳入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营商环境建设大格局,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确保我市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不断向好。四是重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第四篇: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县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XX县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狠抓营商环境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XXXX年,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XX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XXX亿元。  

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上级现有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国家、省级部门机构中缺乏投资促进或招商引资的专门主管和服务部门,大多地区只有市级及以下层面设有招商局或投资促进局,且内外资引进大都由不同部门管理,导致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定和落实站位不够高、执行不统一。二是审批事项较多、办理效率较低。外商投资项目落地需要办理选址意见书、立项、环评、安评、消防、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十余项审批事项,且这些手续目前没有实现一口统一办理和全程网上办理,导致了办理流程多、效率低、企业跑腿多,降低了投资项目落地建设效率,间接提高了外商投资成本。三是政策一刀切、限制多。如用地指标紧缺,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两年,上级每年仅下达给我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100亩左右,现有土地供应难以满足投资项目落地需求,很多项目因没有土地指标只能排队等待,迟迟无法落地。又如环保督查和安全生产等政策加码时,所有化工项目及有关项目均停止了手续办理甚至停工停产,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直接降低了投资积极性等等。四是规划不统一。环保、林业、发改、城建、水土、国土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部门规划,存在多规并行、规出多门的现象,不利于吸引投资宣传、项目对接洽谈和落地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在国家、省级层面设立“上下一致,内外统一”的投资促进或招商引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协调投资促进工作,统一制定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监督执行,自上而下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二是减少审批事项,推行不见面审批。本着“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最大限度整合减少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制定全省相对统一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办事指南及通用格式文本,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管理,推行免于办理评价、网上在线备案、承诺备案管理、简化评价内容等措施,积极开展项目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区域评价和多评合一,努力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
进一步推动审批全程信息化,建立全省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分工负责、并联审查”,办理过程、结果等节点信息同步推送至在线平台,实现全流程可查询、可监督。同时加强与物流快递业务合作,加强审批事务与微博、微信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嵌入与应用,通过快递或网络平台实现“不见面”送达,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或不跑路”。三是完善政策、分类指导、区别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优惠、促进和指导政策,政策制定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和项目质量适当倾斜政策,加强对县区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方面的政策支持。四是统一区域规划。在进行区域规划时,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规划委员会或规划小组,明确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统一各项规划指标,避免不同部门间的规划冲突,同时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尽量避免频繁更改或调整规划,让投资商放心投资、安心落地、用心建设。  

第五篇: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总书记X.X重要讲话和中央X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到X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X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的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政务服务中心,实际上还有“两头办理”现象。有些部门迟迟不敢“放权”,尤其对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担心出现“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或者有些审批事项放开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却跟不上,简单的一放了之或以罚代管。有些事项办理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素质不佳等问题。
(二)企业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市金融、担保、信用、咨询中介、投资信息等产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政府、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机构紧密协作的机制,信贷产品种类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银行考虑自身风险有钱不敢贷,企业用钱贷不着,融资成本居高难降。此外
我市物价、房价、租金、人工等企业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还需深入开展。我市经过两轮的政务服务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工作,便利化大数据整合已经逐渐“破冰”,但离“全贯通、全标准、全归集、全在线”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仍存在信息壁垒,已经整合的数据也存在要素不齐全、数据可用性不强、共享频率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我市使用省级系统的部门较多,协调省级平台开放数据共享协调难度较大。
(四)政商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有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时,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如有些政策制定时未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
有些政策出台的公开程度不够,政策宣传解读不足,企业不了解详情,影响了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
(五)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我市在法律、金融、财务、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基础薄弱,服务经济发展所需的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仲裁机构等力量不足。同时有些企业反映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我市在人才招聘、城市就业培训服务上措施不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大。

二、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二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
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科学确定多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

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
三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四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推荐访问:调研 优化 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问题及建议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