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论文参考(2022年)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年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论文参考(2022年)

2022-05-21 10:30: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论文参考(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论文参考(2022年)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的论文参考3篇

第1篇: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的论文参考

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把部分泰富股份配售出,使中信(香港集团)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目前已降至41.92%。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中区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于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巨亏始末

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从 2007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

2008年 10月 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该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因澳元大幅贬值,已经确认 155亿港元亏损。到 10月29日,由于澳元的进一步贬值,该合约亏损已接近 200亿港元。截至 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 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 210亿港元。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对其展开了调查。2008年11月12日,中信泰富再次发布公告,与母公司中信集团达成初步重组协议,其一是中信集团以强制性可转债方式,向中信泰富注资 15亿美元。据中信泰富 12月 19日披露,该条议案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获得了 99.94%的赞成票。其二是以“外科手术”般的方式将部分衍生品交易合约从上市公司剔除,中信集团将协助中信泰富分两步重组现存的 87亿澳元合约。按照公告,中信集团希望在 12月 30日前完成重组。此次衍生产品巨额亏损事件阶段性地告一段落。

三、原因探析

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与活动、信息与沟通、督五个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1.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它成份的基础。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指责、司法介入,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居然表示自己对合同“不知情”。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此事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而是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对冲风险政策,且在进行交易前未按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批准,超越了其权限所为。

如果情况真的属实,那么我们不禁要质疑中信泰富的内部环境存在多么大的漏洞。涉及到几百亿金额之巨的大合同,公司财务层可以不经过董事会主席的批准擅自行事,且先不论员工的诚实性和胜任能力,仅就中信泰富这样的红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授予权力、责任的方式就值得深省。如果每个部门都各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一盘散沙的结构,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整个企业运营系统就会存在很大的漏洞;
企业管理层犯错的危险系数也被放大,这样恐怕企业离败落已不远矣,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其要素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识别和分析风险的过程必须持续反复。管理阶层须谨慎注意各部门阶层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累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收益固定但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这笔合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无限量亏损埋下祸根。事实上, 在中信泰富事件之前,累计期权因为高风险在业内已经声名狼藉。面对如此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中信泰富还投入如此巨资,我们不禁要怀疑其风险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自己也承认:“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风险控制关系到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若不健全,本身就是企业的一大风险源。

一个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的企业,其风险控制的能力肯定就差,从而发生的经营风险也多。中信泰富需借此机会,针对衍生工具业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工作程序,严格控制投机性交易,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实践中,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一种手段。

2008 年10 月20 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持有超过百亿澳元的累计期权,并称早在9 月已经察觉其潜在风险。为什么在已经察觉其风险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却不作为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损失也不会达到155亿港元之巨!中信泰富事件折射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弊端和漏洞。虽然在最近的几年中,市场监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推动我国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健全公司治理的规章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要看到,仅仅有规章而没有落实,公司治理的风险仍然是巨大的。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在操作上违背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原则,尽管公司有很多的规章,实际上都成了摆设,而没有被执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的落实甚至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因为没有被落实的制度形同虚设。所以,控制活动一定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指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市场份额、法规要求和客户投诉等信息。内部信息包括会计制度,即由管理当局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方法和记录。沟通是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财务报告的控制。它包括使员工了解在会计制度中他们的工作如何与他人相联系,如何对上级报告例外情况。

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这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的神经系统,它要求企业及时、准确的搜集、传递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首先,中信泰富的财务层面对金额如此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合同,不向公司董事会汇报与请示,信息在企业内部就不流畅;
另外,早在2008 年9月7 日,中信泰富董事会即已获悉该公司投资外汇交易,酿成百亿亏损,却在9 月9 日的一份公函中称,“公司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没有出现重大不利改变”,而直到2008 年10 月20 日,该公司才正式对外坦诚损失。此举涉嫌延迟披露、非法陈述,违反香港证监法规。

2008 年10 月22 日, 因中信泰富涉嫌延迟披露、非法陈述,香港证监会确认对其展开调查。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 个星期之后才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对于中信泰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和执行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失真及受人为操纵的现象。另外,对于公司经营中如此之严重的违规行为,就没有一名员工对其风险性和违法性提出质疑?试问公司内部是否有适当的沟通与反映渠道的存在。一个企业,对内不能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外不能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恐怕这个企业很难取得投资及消费大众的信任,更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去!

5.内部监督

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中信泰富作为在业内颇有影响的红筹股公司,其自身的内部监督却没能合理有效的设计与落实。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志健的公开信中称,“集团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风险对冲政策,在进行交易前未按照公司一贯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的事先批准,超越了职权限度”,“财务总监未尽其应有的把关职责,没有将此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提请董事会主席关注”。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公司的监督程序与监管人员在哪里呢?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报告指出,中信泰富巨额的外汇交易亏损反映该公司欠缺适当的内部监管,透明度不足。要知道没有监督与制衡的权利是危险的,是可怕的!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且实施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就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再控制,即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因为,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完备,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考核,没有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则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任何一项控制措施都必须从上述五项要素进行考虑, 首先基于企业现有的内部环境, 对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包括公司层面的风险和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并针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施内部控制活动; 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沟通机制, 对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 及时反馈至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各方, 并同时实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以提高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中信泰富正是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成为其巨额亏损的根本原因。

四、教训与启示

中信泰富的巨亏绝非个案,荣智健曾坦言:“我不认为买这种产品的只有中信泰富一家”。同样是因为衍生品交易导致中国航油( 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巨亏5.5 亿美元,事件主角陈久霖缺乏对石油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基本常识,以至泥足深陷,酿成巨亏。在随后的股票配售中,中航油又向投资者隐瞒了损失。陈久霖尚在狱中时( 今年2 月份出狱),一些企业却忘记了沉痛教训,监管部门对其他国企的金融投机业务仍然监管不力,导致中信泰富、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等公司陆续暴露金融投机衍生品亏损,亏损金额令陈久霖自叹不如:中信泰富的澳元对赌亏损高达155亿港元; 东方航空2008 年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已达62 亿元;中国国航损失达68 亿元。惨痛损失让人心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已是迫在眉睫。

1.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

(1)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绝对消除,风险和收益并存,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收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但是必须改变以往面对风险缺乏谨慎的思想态度,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强化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意识,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高风险的提防,推行涵盖事前检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

(2)加强信息与沟通在内控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披露的平台。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否良好, 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信息, 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传递和交流, 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占领市场至高点, 把握先机。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是其他一切控制运行的平台, 有助于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当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同时,及时诚实的披露公司的经营信息,有助于在广大投资及消费大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无形之中给企业加分,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3)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控制升华为企业文化。管理者在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系,没有企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再完美的内部控制设计,也只能是留在书本上的一堆文字。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有了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缺乏具备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内部控制依然难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优目标。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加强自我监督。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 以期能更好达成内部控制目标。其基本特征是: 关注业务过程和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自省自查,有助于企业早日发现问题,从而早日解决问题,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使收益能够达到最大。

2.从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看

(1)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中信泰富事件再一次暴露出中国对国企监管上的缺失、缺位。中航、中信泰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等陆续暴露出巨额亏损,除了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原因外,企业自身没能做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是其重要原因。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力度,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2)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美国证监会(SEC)、交易所对信息有一个跟踪监管机制,而我国证监会、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每天公布的信息却没有跟踪,这就使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所以我国企业延迟披露、故意错误披露企业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次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 个星期之后才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就是很好的明证!我国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跟踪监管企业的信息披露,建立一个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

(3)形成问责文化,加大对问题企业的管理层的处理力度。“问责”这个词近两年来频频见诸于各大报端。将其从行政领域引入经济领域,有利于规范企业公司治理,有助于保证权力的合理利用。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因此次巨额亏损引咎辞职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谁出错,谁负责,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

2008 年6 月28 日, 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 宣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2009年7 月1 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基本规范》的发布, 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促进我国企业及其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 防范风险,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在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融工程》课程论文评阅表

备注: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教师签名:杨爱军

第2篇: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的论文参考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望杯”高校期货论文大奖赛

申请书

论文名称从中美期货市场对比看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论文作者所学专业
所在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填表日期2010年5月11日



中国期货业协会印制
1


摘要
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市场历经三年的精心准备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引发了中国资本投资市场巨大的改变。股指期货作为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如何成为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
焦点,本文独辟蹊径通过对中美两国期货市场的多方面对比来研究预测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前景。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美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和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说明了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通过对比中美期货市场多方面的差异,如市场监管制度、期货经纪公司、期货投资者等,来说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缺陷和不足。第三章则分析了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期货市场各方面的影响。第四章通过以上的对比和分析对未来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作出了预测。第五章则通过总结以上论述对中国未来期货市场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1.关键词:期货市场股指期货中美对比”

1


Abstract
OnApril16,2010,afterthreeyearsofChina"sfinancialmarketscarefullypreparation,theShanghaiandShenzhen300stockindexfutureswaslaunchedofficially,whiletheintroductionofstockindexfuturesledtheChinesecapitalmarketchangingdramatically.Ashigh-riskandhighlyleveragedfinancialderivatives,theprospectsofstockindexfuturesinChinesemarkethavebecomethefocusofmanyresearchinstitutionsandscholars.BycomparingvariousaspectsofSINO-U.S.futuresmarket,thisarticleforecaststheprospectsofChina"sstockindexfutures.
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ivechapters.Thefirstchapterdescribe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stockindexfuturesintheUSAandthehistoricalbackgroundandcurrentsituationofChina’sstockindexfuturestoillustratethenecessityandimportanceofthetopic.Thesecondchapterdetectsthedefectsanddeficienciesdur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futuresmarketbycomparingthedifferentaspectsbetweenSINO-U.S.futuresmarkets,suchasthemarketregulatorysystem,futuresbrokers,futuresinvestors,etc.ThethirdchapterisabouttheanalysisoftheimpactofstockindexfuturesonvariousaspectsofChina"sfuturesmarket.ChapterfourforecasttheprospectofChina"sstockindexfuturesthroughtheabovecomparisonandanalysis.ThefifthchapterisafewcommentsandsuggestionsonaccountofthesummaryoftheabovepointsonthefuturesmarketinChina.
Keywords:FuturesmarketStockIndexFuturesComparisonof
SINO-US

1


目录
摘要..................................................................................................................................................2Abstract...........................................................................................................................................3目录..................................................................................................................................................4第一章选题背景.......................................................................................................................5第二章中美期货市场对比.......................................................................................................8
2.1中美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对比.............................................................................................8
2.1.1美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82.1.2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112.1.3中美期货市场监管制度比较................................................................................122.2中美期货公司业务对比...................................................................................................12
2.2.1中美期货公司业务对比........................................................................................122.2.2中美期货公司经营水平对比................................................................................132.3中美期货市场投资者对比...............................................................................................13
2.3.1投资者素质对比....................................................................................................132.3.2投资者规模对比....................................................................................................132.3.3投资者结构对比....................................................................................................142.4中美股指期货市场对比...................................................................................................14第三章中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影响.........................................................................................16
3.1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16
3.1.1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163.1.2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173.1.3对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173.1.4对提升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的影响................................................................173.2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投资者的影响...................................................................................18
3.2.1对投资者投资思维方式的影响............................................................................183.2.2对优化投资者结构的影响....................................................................................183.3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期货公司的影响...............................................................................18
3.3.1对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影响................................................................................183.3.2对期货经纪公司实力的影响................................................................................19
第四章从中美对比看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20
4.1投资者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204.2市场发展趋向稳定...........................................................................................................214.3投资者素质会不断提升...................................................................................................224.4市场制度会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提高.......................................................................234.5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会提高.......................................................................................24第五章结论及建议.................................................................................................................25
5.1对政府的建议...................................................................................................................255.2对交易所的建议...............................................................................................................265.3对期货公司的建议...........................................................................................................275.4对投资者的建议...............................................................................................................27参考文献.........................................................................................................................................29

1



第一章选题背景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最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目光的事情莫过于4月16日这一天,中国准备了几年的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终于破茧而出正式挂牌上市了。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上市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针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和分析顿时百家齐放。有人质疑股指期货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有人看好股指期货的发展前景。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在美国已经较为成熟。而它在中国落地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股票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办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标志着股指期货的诞生。随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开办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这一时期,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投资者都对股指期货的特性不甚了解,处于“边干边学”状态之中,市场走势不太稳定。在股票指数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对于交易技术较高的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指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这一时期是股指期货的出生期。
1986年到1987年,股指期货由于其买卖成本低,看风险强等有点,逐渐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功能也在这一时期被认同。美国股指期货交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相效仿,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随着股指期货市场效率的提高,大部分股市投资者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并熟练运用这一工具对冲风险和谋取价差。在这一时期,股指期货高速发展,期货市场的高流动性、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得以完全显现,无风险套利的机会由于市场的成熟变得渺茫,但同时孕育着更为复杂的动态交易模式。这一时期是股指期货的成长期。

1


然而1987年10月19日,即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这天华尔街股市大崩盘,道琼斯指数暴跌。引起股市暴跌的原因多样,如美元贬值、利率提高、经济恐慌、战争新闻、股票炒家和其他市场庄家资本不充足等。股指期货成为股市风险的避风港,卖单的增加使得期指比股指超跌,比如10月19日S&P的期货指数就比现货指数低20点,而到20号其差价就增加到40点,期货贴水高达15%。这种明显的差价又引起了第二轮股票的抛售狂潮,由于期货是以保证金形式交易的,过猛的单边市给期市的清算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这次股灾,有种说法把它归罪于期货市场,包括著名的《布莱迪报告》以及后来得名的“瀑布理论”。股指期货市场在这个时期经历了重创,交易量不断下降。市场管理者也充分认识到股指期货的“双刃性“,进一步加强了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监管和制度规范。这个时期是股指期货市场的调整和成熟期。1

股指期货的诞生和发展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至今才28年的历史,但它对全球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无可估量。美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其对冲回避功能降低了股市投资人的风险,帮助股市走出低谷。其推出为做市商提供了一个在不抛出其所持有股票的情况下规避其投资风险的工具。做市商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在现货市场上缩小了股票买入和卖出之间的差价,使股票的价格更合理,有效地提高了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对于完善金融期货市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和各种制度因素,中国的金融市场长期没有股指期货的一席之地,国外股指期货的蓬勃发展和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空白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金融期货市场交易品种需要日益增添,都使得中国迫切呼唤股指期货加入。
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在上海期货大厦成立,然而在中金所成立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股指期货的上市问题因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因素而搁置。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中国业界普遍的共识是: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不过监管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衍生产品是为了对冲实体经济或者基础产品的风险而人为设立的,其杠杆效应必然会吸引大量机构资涌入。这就要求在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时必须考虑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与此同时,次贷危机也提醒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
1


股指期货经历了长达3年的充分准备。2006年围绕着“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股指期货开始紧张的筹备。一方面,监管部门加紧梳理各项期货政策法规,为股指期货平稳推出扫清障碍。此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于2006年4月15日颁布实施,为金融期货的诞生获得了“准生证”。同年10月30日,中金所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2仿真交易除了资金是虚拟的以外,交易的合约、规则和系统与今后真实交易基本一致,该举措对于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末,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日均成交金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累计客户开户超过80万户。一场由中国证监会主导,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各地证监局、期货公司等全力配合的上市前准备工作规模空前,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上市,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一页。

良好的开端给未来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命运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结合对股指期货起步最早、发展迅速的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分析,剖析了股指期货在中国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预测。

1


第二章中美期货市场对比
2.1中美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对比
美国的期货市场从19世纪中期,即南北战争时期就开始出现,发展历史较长,市场无论从监管制度还是参与者角度都发展成熟,并为中国20世纪出现的期货市场的制度建立及发展提供了参考。
2.1.1美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
美国期货市场管理体系的基本管理目标主要为:①统一期货市场的管理,建立一个监督、协调和操作三位一体的完整有序的期货市场结构;
②统一期货市场的交易法规,建立一整套合理、公正、完善、可行的期货交易准则;
③统一期货市场的交易程序、上市商品、交易方式和结算手段等;
④统一控制期货市场价格的涨落幅度,提供价格信息;
⑤统一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防止期货交易中的市场垄断、假冒、欺诈及不公平竞争。3
美国的期货市场管理体系以“三级管理体制”模式为主,即: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调组织、期货交易所自我监管机制。
1




一、政府监管机构美国政府设立了联邦期货交易委员会,作为全国期货市场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政府部门直接领导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最具有权威性。它的任务是通过对所有商品期货买卖的审核和监督,以保证期货交易人员的合法性和日常交易程序的合法性,防止垄断、欺诈等交易行为的发生,增强竞争机制,以维护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各部领导对委员会主席负责(图10—3所示。
1



二、行业协调组织自我管理全国期货协会(NFANationalFuturesAssociation是由1974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宣布成立的,规定授权期货行业成立自我管理性质的、由期货行业自助的、全国期货行业协会组织。1981年9月22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正式批准该协会为全国期货行业民间自治组织。该协会董事会由42名成员组成,会员构成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与期货交易行业有关的各个部门。
NFA的规则比较齐全,包括所有经纪公司和自营经纪商对用户的业务关系。NFA要求会员实行健全而公正的财务活动规则,要求宣传和销售业务,风险和成本的公开,要求正确的会计和准确的交易报告。还有些规则要求会员如有客户要求,要协商处理交易上的纠纷。
NFA的法规施行方式包括对会员的业务抽查。其他审查包括根据法规施

1


行由部门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定期审查,对某公司所有期货业务进行的“全面”审查,对某一业务所进行的部分性审查。
三、期货交易所自我监督美国现代的主要期货交易所包括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加哥米棉交易所等,这些交易所本身制定交易规则对市场进行监管。4
2.1.2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
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主要分为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政府监管是证监会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在市场管理方面,中国证监会的权限相对集中,对市场运行的管理微观。而政府对证监会的监管提供大的政策目标和调控方向,并对交易所的权限做了诸多限制,在很多时候会根据目标对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控制。而自律监管是三个期货交易所及期货公司、中国期货业协会和地方期货业协
1



会组成。
2.1.3中美期货市场监管制度比较
可以总结出中美期货的监管有如下不同:
(1)相对而言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较少。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倾向于规范市
场而不是控制市场,而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由于市场的非协调发展,期货市场价格经常剧烈波动,政府喜好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价格。市场化的不完全给监管造成了隐患,出现了由于监管失误造成的如“327国债期货事件”等。
(2)美国的交易所拥有更大权力。中国的交易所在市场管理中受限较多,运作
空间较小。比如市场异常时,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的调整、限期平仓等具体风险控制措施这些职责权限全部给予证监会,而美国的交易所拥有更多一线的与市场贴近的权力,经营相对灵活有效。
(3)中国的自律管理体系不完善。美国的自律监管体制一致,体系完整,而中
国的自律组织表面一体,实则运行相互独立。各自律组织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规则要求和处理方式,让会员无所适从。自律组织形不成自上而下的统一体系,难以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很不完善,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很多。而最近中美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合作条款,条款签订有三大目的:一是确定并讨论双方共同关心的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动态,重点关注跨境市场的准入、透明度的提高和监管要求明晰化等有关问题;
二是改善跨境衍生品执法中的协作和信息交流;
三是继续并扩大美方向中方提供的培训和技术援助项目。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更多观摩学习的机会。
2.2中美期货公司业务对比2.2.1中美期货公司业务对比
中国的期货公司可以从事的主要是经纪业务,以及相关的代理、咨询服务业

1


务。而美国的期货公司除经纪业务外,可从事自营、结算、期货资产管理、境、外期货等诸多业务。5
从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看来,中国期货公司业务相对单一。但这也是和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现行制度下为了防止监管漏洞带来严重后果,以及防止市场的过度投机带来市场混乱,限制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有一定必要性。
2.2.2中美期货公司经营水平对比
中国的期货公司从事的主要是经纪业务,导致期货公司对期货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而美国的期货经纪公司由于长时间在期货市场的闯荡以及经营范围的相对广泛,获取了大量的市场经验和人才储备,两国的的期货公司在经营水平上的对比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中国期货公司的长期行业亏损,而美国期货公司则不断发展壮大。6
2.3中美期货市场投资者对比2.3.1投资者素质对比
中美的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的市场发展较早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相对稳定,具有财富效应。美国的投资者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心态,并且知识技能相对中国投资者为高,具有更强分析与掌控市场的能力,更懂得如何面对市场起伏。而中国投资者对这些金融舶来品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之市场不够完善,往往喜欢盲目跟风,遇到价格大起大落没有冷静的心态,投机心态严重。7
如中国国内五大航空公司“套保门”事件,五大航空巨头均在原有期货市场出现巨额亏损达到上百亿。而根本原因就是本应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航空公司抱着投机心态没,没有做对冲交易,导致巨大损失。这一方面是航空公司对行情识之不明,更多的是投资心态浮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熟识程度不够造成的。
2.3.2投资者规模对比
美国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甚巨,在美国一个青年人第一份工资往往是被投入股
1


市的,因为股市有较好的财富效应。而美国各种理财工具也甚是符合各类人群需要。中国人往往习惯储蓄,金融投资者不多。当然这与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劣有关。
2.3.3投资者结构对比
美国的期货市场80%以上都是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在参与,个体散户投资者所占比例极低,而中国的期货市场则恰恰相反,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性严重不足,散户居多,导致期货市场投机味较浓,对市场产品价格的稳定造成了不利的震荡影响。8
各国首次推出股指期货时其机构投资者比例


分析上图,可知中国首次推出股指期货时机构投资者比例较其他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有很大差距,表现为机构投资者不足,主要是散户参与市场,投机氛围浓重。
2.4中美股指期货市场对比
中国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货,引起了较大反响。主流媒体对股指期货评价

1


很高,但是对于是否为利好消息社会依然有质疑之声。这里,基于前面的中美期货对比分析对中美的股指期货进行相关比较。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作为全球率先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成功将美国股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打通。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量从1990年的1480万手刀1998年增加了3倍至4240万手。同期,S&P500指数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也增加了3倍。从美国市场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似乎也带动了股票现货市场交易量的增加。
1987年“股灾”之后,美国证券界不少专家曾认为股指期货交易会加剧股市波动。有关方面根据其“瀑布效应”(freefall)和“跳跃效应”(jampvolatility)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诸如“停板制度”(circuitbreakers)、设置“正常波动带”(normalband)、提高保证金比率,等等。毫无疑问,这些举措都有力地限制了投机活动,但是也难免压抑了期货市场的某些活力。
美国市场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目的在于运用其对冲功能回避或者降低股市投资人的风险。股指期货的推出为做市商提供了一个在不抛出其所持有股票的情况下规避其投资风险的工具,有效提高期货和现货价格间的稳定性。
在中国,庞大的个人散户是投资的中坚力量。但在美国市场,很难看到散户千军万马亲自上阵的局面。资料显示,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比例基本是8:2甚至9:1而中国相反。
中国的股指期货刚推出近期收到很多人关注,投资者争抢中国股指第一单,成交量也一度较大。最近市场投资者多看空,对于股价预期下跌。主流媒体对股指期货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未来交易量会增加。但是另外有人认为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将来可能会较为沉寂。

1


第三章中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影响
3.1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它的推出必然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9
3.1.1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
一般来说,股指期货不仅不会增加现货市场股价的波动,反而有助于减少波动。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在现货市场走势较强、泡沫较大的时候,推出股指期货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打压作用。而现货市场处于低位时,因为套利的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促使现货市场的走强。美国1982推出股指期货后不久就帮助现货股市走出了低谷恢复了市场信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S&P500股指期货上市后对美国股价的拉升

但在特定极端情况下,如市场一片看空或一片看涨的情况下股指期货也会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这和中国股票市场的情况极其符合,在大盘连续数天从3000多点跌破2700点走低的情况下,期货市场也是不断看空,加剧了现货市场的走低。所以看待期指对股市价格的波动要两面性看。
1


3.1.2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短期而言,由于股价指数期货与现货股票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替代性,股
指期货于上市初期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资金排挤效应,尤其是重视指数的基金经理人及部分投机者,会将部分资金转往股指期货市场,从而降低现货市场的资金规模和股票的流动性。但就长期而言,二者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互补作用。由于股价指数期货提供了避险途径,投资者在市场风险较能掌控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意愿也会增加。10
3.1.3对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部分投资者需要对资产组合进行重新配置,故短期内可能会分流股票现货市场的资金,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但从中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股票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同时多了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将会吸引更多的稳健型资金参与股票投资。另外,利用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套利是一种风险较低的交易模式,能够吸引许多套利资金入市。因此,股指期货能够为市场带来大量新增资金,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活跃程度,推动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双向增长。美国、香港等市场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芝加哥商业交易所1982年推出S&P500股票指数后,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大幅提高;
香港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上升了60%,此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
3.1.4对提升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投资者手中必须拥有充足的大盘蓝筹股筹码,才能具备调控股指的话语权。沪深300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所以成分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价值股将成为今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它们将是机构投资者不可或缺的核心配置资产。此外,机构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也需要配置许多大盘蓝筹股,并作为基础仓位战略性持有。
1


3.2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投资者的影响3.2.1对投资者投资思维方式的影响
股指期货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投资者真正构建投资组合,降低系统性风险。另外,股指期货引入了做空机制,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比以前就更多了,投资者的投资思维和投资策略也必须适时转变,改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股指期货推出后,一方面,市场估值更趋合理,股价不太可能再大幅超出其内在价值,否则,与基本面严重脱节的股票就会产生很多套利机会;
另一方面,只要趋势判断准确,做空也能获利,即在熊市中亦可赚钱。
3.2.2对优化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有30%左右,由于各种原因,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显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推出后,除了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也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中国也将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3.3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期货公司的影响3.3.1对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影响
由于这次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推出股指期货,对于期货经纪公司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国的期货经纪公司长期从事的是商品期货和黄金期货等,新的期货品种的诞生对于期货经纪该公司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新品种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同时也给期货公司带来了拓展经营范围的希望。随着证券经纪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开展,期货经纪公司是否在将来能从事期货自营业务也变的一波三折。

1


3.3.2对期货经纪公司实力的影响
期指的推出对于期货经纪公司的影响不仅仅在经营范围上更体现在期指带来的挑战,股指期货对于中国期货经纪公司是个全新的挑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期货公司的发展和其自身实力人才储备直接相关,中国期货公司的问题就数量多而不强,期指的推出可以期盼一次期货经纪公司的行业重组,增强民族期货经纪公司的实力。11



1


第四章从中美对比看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4.1投资者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时间虽短,但交易量。目前股指期货成交金额占A股主板市场的比例与海外市场持平甚至超越,表面上已达发达国家推出股指期货3到6个月之后的效果。其中主力合约IF1005成交量逐日上升,5月12日成交量达到了27.1万手,四大期指合约合约总成交创下31.5万手天量。
相对于中国现在十年磨一剑,创造股指期货推出的成熟条件,美国的股指期货推出更为自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股价波动,市场呼吁新的有效规避风险工具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产生初期由于理论法律等均不够成熟,市场效率不够,定价功能没有凸显,并为技术投资者提供许多无风险套利机会,不如现在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完善,但是发展却很迅速。但在经历过“87股灾”洗礼之后,股指期货已然植根美国金融体系,为美国投资者熟知和青睐。如今在美国的带领下股指期货、期权的交易量达到了55.168亿张合约,占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达到了40.31%。

标准普尔股指期货交易量走势

在全球股指期货发展行情的指引下,中国股指期货在市场需求和理论体系都具备的情况下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大量资金涌入进行套期保值和期指套利。虽然股指期货是否能与中国本身文化和市场契合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不可否
1


认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市场竞争也将呈现白热化的现象。各大机构投资者都握有大量资金进入股指市场,近期各大银行申请进入期货市场,说明其对股指期货看好。因此,股指期货推出是顺势而为,从上期看交易规模一定会稳步上扬。

4.2市场发展趋向稳定
在5月初关于股指期货拉大盘快速跳水行情,可从资金类别分析出诸多信息。
期货参与的资金:做股票的大户,老期货,少数民间投资机构现货参与的资金:国家队,社保,公墓,券商,私募,大户,散户
对于期货市场的资金,老期货做盘和做股票的大户不同,并不过多参考股指现货。少数参与股市的民间投资机构也看现货,而主导股指期货盘面的是老期货。
现货市场的资金,社保,公墓,券商等正规资金,是不看股指期货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现阶段股指期货参与资金的性质无法主导行情,而私募,大户,散户因看期货。
资金的不同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期货市场的主力主导做空,吓坏了现货市场的大户散户和少数没有水平的私募,而主力机构按兵不动,并不逆市发动行情,只是逢低调仓,为下一阶段的行情备战。
现在多数正规机构申请操作股指期货的申请已经到达各地证监局等待批准。5月份将有部分券商申请被批准进入市场,6-7月,一批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将获批进入,QFEE暂时还没有获得相关申请的资格。
据调查,部分券商的自营操盘手及公募基金进入市场后的主要操作为套期保值,在2800点左右裸做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并计划在2800点左右开多单,各公司的内控制度也限制了他们做趋势交易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暂时的空头趋势也无法使这些资金跟风做空。
所以一旦正规资金开始参与股指期货,原先期货主力大力做空的现象将得到极大的遏制,随着越来越多以基本面来操作股指期货的机构资金进入市场,将改变整个市场的预期,那时候才是真正大博弈时代的开始,以机构资金为主的新力

1


量将起到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作用,而原来的期货空头主力的裸做空将受到机构资金的大力抵制。
著名的《布莱迪报告》曾在股灾之后将股指期货指为“坏孩子”,认为其为罪魁祸首。但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投资者却可以看到美国的股指期货对稳定股市、创造预期的积极作用。美国的股指期货发展已经成熟,其定价、稳定市场的功能已然体现。而中国市场过于稚嫩,期货现货市场未能很好联系,投机资金过多。但是可以预计在未来中国市场将规范化,成熟化,股指期货将起到对市场的积极作用。
4.3投资者素质会不断提升
美国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的逐渐成熟大概用了一个时代。
中国长期的期货市场主体结构,使中国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在成熟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2

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年龄及学历结构

由于过去市场对于客户准入的门槛很低,只要不是市场禁入者,很容易签署开户文件,使以“散户投资”为主的国内期货市场与以“机构投资”为主的国外期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户投资者由于在知识、经验、资金规模、技术手段、信息、投资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是政府对投资者的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可以预见
1


将来投资者素质一定会逐渐提高。
(1)股指期货入市者将具备更强的经济实力和资本控制力。现阶段股指期货
入市最低资本额为50万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的增强,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在资本控制方面均会有好的表现。
(2)股指期货投资者将会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股指期货市场是非大众
化的高端投资市场,交易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其运行规律、交易理念、风险控制都与普通的金融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行更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更深入地投资者教育之后,相信会提高投资者专业水准。
(3)投资者将会更成熟和理性。投资者认知程度、性格特点、经验积累、纪
律约束能力、处事习惯等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性格。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不仅可以大量营利也有很大风险,现阶段投资者认知度不够,投机心态较为严重,但会随着交易经验的提升慢慢得到改善。
4.4市场制度会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提高
1974年以前,美国期货市场都由交易所自我管理,但随着期货交易品种扩大到金融产品后,由政府、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组成的三级监管模式逐步形成。这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较大参考价值。只是在现阶段中国政府不敢完全放手,所以行政意味浓重,让三级监管的模式比较混乱。为了市场良性发展,政府必然会选择慢慢放手,提高市场化程度。
而制定的交易制度与市场贴合度不够,有时阻碍市场自由健康发展。这种情况将在期货公司获得更大权力后改变。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S)隶属中国财政部,受行政控制较多,但是将来政府在市场成熟后必将给予它更多宏观的权力。
(2)期货交易所可能会向公司制发展,在竞争中提高市场的有效性。美国的期货交易所是会员制和公司制并存,其中芝加哥交易所已经完成改制并成功上市,中国可能会延续其发展轨迹。
(3)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将更加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将加强,并面临行业改革和重组。随着期货市场市场化程度提高,期货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必然不断改善自身的结构,以保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注重创新,以适应期货公司业

1


务规模扩张和金融期货上市之后期货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对于金融人才更为重视,并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更良好的环境。随着证券经纪公司融资融券的开展,可以预见将来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必将得到拓宽。而中国期货公司数量大(近180家)但实力不够,存在都规模小、人才储备不足、对于股指期货的了解和运用与国外相比差距大等问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期货公司必将踏入中国的市场中。如此,中国期货公司必将进行一场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适应竞争加剧的要求。
4.5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会提高
90年代中国期货市场开放已经有了一定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期货市场的开放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在全球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格局的背景下,期货市场与期货行业根本无法在其金融业整体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固步自封,开放乃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但是由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中国仍然是个区域市场,中们的期货价格在国际上影响力有限,同时国外企业尽管有意愿参与进来,也无法利用中国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因此就不可能采用中国的期货价格为定价标准。循序渐进开放中国期货市场是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和保护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若期望在金融资本市场有一番作为,金融期货的发展就不能关起国门来搞。

1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5.1对政府的建议
(1)监管模式应更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现行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而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是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二是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和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当然,在现行法律不成熟、市场不完整、投资者过于稚嫩的情况下,政府不敢放手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本文认为相应的法律除了考虑的如何管住市场之外,更应该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和监管体制,严格按照法律监管期货市场,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给证监会决定宏观政策的权力;

二是证监会对行业的内部管理不要过于死板,有很多权限,如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的调整、限期平仓等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权限可以下放给期货公司,因为公司处在和市场贴近的地位,更了解市场需求。(2)监管体系有待明晰
现在中国金融法制不健全,尤其期货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拥有的群众基础不如国外那么牢靠,而法律监管的建设也多参考国外,和中国实际往往脱节,具体表现为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而所谓的三级监管体制也存在权力相互交叉、不够明晰的地方。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
1


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
二是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现中国上市品种有限制,期货交易商品种类过少。这要求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三是完善处罚制度,提高监管效果。
(3)增加期货上市品种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中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性行为。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如今股指期货的推出算是一个很好的兆头,但是股指期货的蓬勃发展有赖市场的支持,要扩大市场就必须推出足够多的金融期货产品。
5.2对交易所的建议
针对前文分析,认为期货经纪公司与交易所经济关系严重颠倒,前文提到的手续费分配比就说明了现阶段交易所的位置被放在了过重的地位,而交易所作为不营利的自律性组织,对与市场更为贴近、更为重要的期货公司限制过多。
收入关系及经济关系错位导致中国期货是擦很难过发展畸形,作为根基和枝干的期货公司得到养分不够。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1)可以将交易规则交由公司会员参与制定和修改。从国际惯例和期货公司的运行历史来看,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的主体,它最了解市场运行对规则的需求,如此可以保证市场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在适当的更贴合实际的制度下蓬勃发展。
(2)减少交易成本。中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会员意见对交易所约束力较小。希望交易所在手续费上给予更多让步,致力于为市场提供一个成熟完善的交易场所。
如今各大银行申请开展期货业务。银行掌握中国居民甚多财产,这是一个市场良机,但是希望各大银行能在拥有相当期货市场分析水平后再开展业务。

13
1


5.3对期货公司的建议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期货公司来说是既是一次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期货公司若想借此时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1)向上争取扩大业务范围的机会,并提升自身实力与业务范围想适应。中国期货经纪公司长期只能从事期货经纪业务,业务相对与美国期货公司是在过于单一,这和中国现在的期货市场和政府监管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期货公司应该积极锤炼自身的实力,积极向上申请期货自营,结算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只有开拓了这些领域才能使期货公司真正地发展状大才能改变2010年中国期货公司亏损居多的尴尬局面。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期货公司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不断放开对市场的束缚,期货公司应该加紧储备人才,壮大实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期货经纪公司应加强治理结构、内部监管、风险控制能力。中国期货经纪公司接近180多家,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经营亏损的。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必然会淘汰掉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期货公司。所以现在的期货公司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然要提高自身实力,致力于金融创新,并大量储备金融人才,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更多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期货公司是与市场最贴近的参与者,理应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只有抓住了市场的心理,才能获得更大的营利机会。这是对中国期货公司市场直觉的考验。期货公司不能只安于现有的期货经纪业务。市场和政策市多变的,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在政府下发权力的第一时刻嗅到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成为赢家。如现在市场对于投资和理财的需求很旺盛。能否开发出适合中国投资者口味的产品将是对期货公司的一大考验。
5.4对投资者的建议
股指期货的推出为中国期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作为金融期货中极其重要的一员,股指期货对投资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1)投资者必须具备更多的资本实力,期指实行保证金交易,盈利与亏损都可能是巨大的。所以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才能参与期指市场的运行,这就

1


要求必须提高中国市场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比例,在中国市场中发散户占着巨大的比例而机构投资者明显不足,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期货职场作为高端的资本投资市场,必须具备强大的投资实力才能更好的作用与市场,从美国期货市场来看,机构投資者占有绝对比例,很少见到成千上万的散户冲击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的这种局面需要改变。机构投资者具备更多的优势条件,首先它们是专业的投资者,投资水品较散户高,经验更加丰富,而只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进来期货市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中国投资者必须更加理性的参与期货交易。股指期货的主要作用是规避市场系统风险及套期保值,市场主体应该是套期保值者,适当比例的套利者和投机者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旦投资者和套利者过多,就会使得市场偏离正确的法杖轨迹和路线,所以投资者应该理性的看看待期货市场,这是一个高杠杆高风险的市场,理性投资才是制胜的法宝。。
1


参考文献
1
李兴智,许明朝金融期货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
章晟,谭显荣股指期货实务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3
ChristopherVineyFinancialInstitutionsInstrumentAndMarket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4
ZviBodie,AlexKane,AlanJ.MarcusInvestment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5
常青期货市场前沿理论探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6
郑黔玉.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J].理论与当代,1995,(067
罗旭峰加强期货人才培养促进期货市场发展.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028
董杨,程彬.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09
黄运成,王爱华,邹惠.国际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及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07,(0510
张少杰.加快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6,(0411
张树安.我国期货市场的新观察和新问题[J].武汉金融,2005,(0312
祁国中.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J].上海金融,2004,(0613
刘砚.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律问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214
鲁瑞荣.中国期货市场监管探讨[J].特区经济,2005,(02
1

第3篇: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的论文参考

***

分析期货大豆根本面及行情

金融学 专业 学号1221100019


关键词:大豆;
走势;
根本面分析;
期货行情;
预测
一、 大豆简介
〔一〕大豆种植概述
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俗称黄豆。中国为大豆原产地,距今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19世纪后期,欧美各国才从中国引进大豆。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普及世界各国。大豆的生育期一般为90-160天,其生长期可分为幼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成熟期。由于地球南北半球的差异,使得处在南半球的巴西、阿根廷与北半球的中国、美国的季节正好相反,因此大豆在南北半球大豆主产区的生长时间也不同。这样全世界每年就有两次大豆的集中供给。南美大豆的收获期为每年的3-5月,而美国和中国的大豆收获期在9-10月份。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能集中供给。美国、巴西、阿根廷为全球大豆三大的供给国,其消费量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是国际大豆市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对国内市场大豆价格影响非常大。
(二) 大豆分类
大豆分为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2002年3月,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展拆分,把合约拆分为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和以榨油品质转基因、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2021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球大豆总面积已扩大至70%,美国、巴西、阿根廷是转基因大豆主产国,中国是非转基因大豆主要消费国,我国大豆作物消费主要1
***
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区。
(三) 大豆用处
大豆既可以食用,又可榨油。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肉类食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比谷类作物高出6-7
(四) 大豆期货合约
① 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 交易品种 交易单位 报价单位 最小变动价位 涨跌停板幅度 合约交割月份 交易时间
黄大豆1号 10吨/手 元〔人民币〕/吨 1元/吨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1,3,5,7,9,11月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
最后交易日后七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交割质量标准
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合约价值的5%
不超过4元/手 〔当前暂为2元/手〕
2 最后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交割等级
交割地点 交易保证金 交易手续费

***
交割方式 交易代码 上市交易所

② 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 交易品种 交易单位 报价单位 最小变动价位 涨跌停板幅度 合约交割月份 交易时间
实物交割 A
大连商品交易所
黄大豆2号 10吨/手 元〔人民币〕/吨 1元/吨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1,3,5,7,9,11月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
最后交易日后第三个交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2号交割质量标准
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合约价值的5%
不超过4元/手 〔当前暂为2元/手〕
最后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交割等级
交割地点 交易保证金 交易手续费
3
***
交割方式 交易代码 上市交易所

实物交割 B
大连商品交易所
〔五〕大豆期货前几年的走势
2004-2006年中,自2004年的牛市过去之后,大豆进入了近三年的熊市的低迷行情。而随着2006年10月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大豆价格的上升。2007-2021年,由于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共同作用下,07年的大豆期货价格更是到达了历史的高点,到08年年初上升之势仍然强劲。随后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震荡,加之前段时间虚高的价格,国际市场大豆期货价格快速下跌,此后09年初大豆价格开场上升,到09年6月到达一次小顶峰,此后又迅速跌落,至2021年中迎来大幅上升,进入2021年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急跌,而后从9月到12月份,大豆价格一直维持震荡趋势为主。

图为2006年CBOT大豆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二、 大豆期货根本面分析
〔一〕供求关系
当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时,其将会价格下跌,反之那么上涨。同时价格反过来又4
***
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1、国际上:
进出口:目前世界主要的大豆消费国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美国曾是大豆产出的第一大国,但如今,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份额连年下降,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总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占全球大豆产量份额最大的地区。世界的大豆消费大国同样也是大豆消费大国。全球主要大豆消费区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欧盟,全球大豆次消费地区在墨西哥、印度、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中除印度略有一些大豆产量以外,其他国家均不是大豆消费国,因此他们的大豆消费来源主要依赖进口。

2、国内:
中国是世界上大豆消费、消费和进口的大国,并且我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大豆是中国四大粮食品种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我国于1995年成为大豆净出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2001/2002年度我国进口大豆1038.6万吨。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大豆来源国。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程度的进步,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首先是大豆压榨需求增幅极大,主要是国内对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现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也一直在稳步增加。在大豆需求量的构成中,榨油消费量比重持续上升:食用及其他工业消费量比重持续下降,而种用大豆的需求量变化不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豆需求量的增加主要是榨油大豆需求增加引起的。
〔二〕季节性
每年的3-5月为南美大豆的收获期,9-10月为美国和中国的大豆收获期。一般来说,2-5月价格表现强势,因为每年3-5月是大豆的销售旺季,也是美国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加上对天气的炒作,很容易使得价格走高。而美国在10月大豆收获后,随着消费的增加和库存的减少,价格也有可能趋涨。在我国,每年的9月中下旬正值大豆的收获季节,由于大量大豆集中上市,造成短期内大豆供给非常充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大豆库存量也越来越少,大豆的价格也往往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
〔三〕天气情况
5
***
大豆作为农产品,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理想的天气会使大豆丰产,导致供给增加,而不理想的天气会造成大豆减产,使供给减少。
〔四〕相关商品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以往的资料显示,大豆和豆粕之间具有极强的正向相关性。那么,假如豆粕的价格上涨,将会使大豆压榨需求增加,导致大豆价格上升,而豆油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豆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价格将会下降。所以,大豆压榨行业主要根据豆粕价格的变化做出消费决策,豆粕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大豆和豆油价格的相应变化。这一结论也根本符合近几年大豆压榨行业的市场状况。
〔五〕相关政策
1、政府补贴、扶持政策
各国为维持农业消费的稳定,一般对农业都实行特殊的补贴和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将影响农业构造、农业收入等。

2、食品平安政策
近年来,食品平安频频报警,如禽流感、转基因食品是否平安等,促使中国施行了一系列新的食品政策,加强了质检、及消费者的知情权等。这些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将对国内豆油的消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大豆的消费。

3、贸易政策
1996年我国大豆消费30%的黑龙江省采取限制大豆原料出省的政策,造成省内大豆价格下跌,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影响了大豆消费的开展,也造成我国南方大豆和豆粕价格上涨;

1998年我国对进口豆粕征收增值税,导致豆粕进口受阻,国内豆粕价格上涨。这些均说明贸易政策对大豆的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大豆期货目前的行情及预测
14年10月后,新季大豆全面上市,油厂、贸易商入市慎重,多数油厂仍处于停机状态,大豆价格弱势下滑。陈大豆被逐渐取代,新大豆价格高开低走。11-12月,产区种植户面临还贷压力,加上大豆直补政策的实行,售粮意愿增强,大豆供给压力增加,贸易商慎重压价收买,油厂多数青睐于进口油豆,国产大豆整体6
***
需求有限。贸易主体收买力度有限,导致东北粮销售进度缓慢,国产大豆价格持续弱势下跌。15年年初,由于各方对南美丰收的绝对看好,打压了CBOT的大豆期货,加之全球大豆供给充裕,大豆属于下跌趋势,而后受巴西罢工等影响,大豆收涨,到3月时,南美的丰收、罢工完毕、美元的走强加之传言中国将向巴西进口大豆,大豆期货价格大跌,月底时,美元的下跌使大豆价格略涨,总体来说上半年大豆价格一直持续震荡,以下行为主。
14-15年度全球大豆供需仍将延续偏宽松的大背景,豆类价格将延续调整,CBOT大豆一般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将延续,下一个上涨周期需等待一段时间;
而如今的期间,把握季节性、阶段性行情才是主要操作思路。今年CBOT大豆价格的波动区间预计为850-1250美分/蒲式耳,大连大豆期货价格预计在4200-4600元/吨区间内震荡。
四、对相关部门管理的政策建议
大豆现货价格决定着大豆期货价格。因此,假如政府假如要防止大豆期货价格的频繁和剧烈的波动,现货市场也需严加监管入手,其次,鼓励大豆农业的种植,加大补贴力度,进步农者种豆的积极性,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也会是对我国大豆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方法之一。同时可由政府提供相关根底设施降低农民的消费、运输本钱;
再者,部门需放开期市投资主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加,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放宽入市资金限制。最后,相关部门需根据现情及时调整政策及监视方向等。

参考文献
[1]孟丽.2021 年国内外大豆市场回忆及2021 年展望.农业部信息中心 北京

[3]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7



课程论文评分表

各项

评分标准
学生 得分
总分值
10 10
选题符合课程要求 字数2000-3000
有创新,有自己的独立考虑,对常规问题的观察有新的视角
论文构造合理,观点明确,表述明晰,有逻辑性 感悟,通过论文课题的研究,能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评分标准一 评分标准二 评分标准三 评分标准四 评分标准五
…… 总分 评阅人签字

20
20
20
100

8

推荐访问:期货 论文 参考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论文参考 期货论文3000字_关于期货的论文参考 期货论文3000字左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