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4篇(范文推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文章内容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4篇(范文推荐)

2024-02-01 17:0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在寒假的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名著,这本书讲述了中华民族从幽王烽火戏诸侯,到兼六国混一舆图,栩栩如生的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4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4篇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篇1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名著,这本书讲述了中华民族从幽王烽火戏诸侯,到兼六国混一舆图,栩栩如生的人物、历历在目的事件,我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这本书里讲述了西周的败溃、东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兴起。这本书讲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韩、赵、魏、燕、楚、齐),以“三皇”里的“皇”和“五帝”里的“帝”合体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之后,修建万里长城,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秦始皇以为修筑了万里长城,秦国就会永远的存活下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万里长城刚刚竣工,秦国就灭亡了,可见一个国家只有深入民心,才能存活下来这本书里讲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赢政、吕不韦、李斯、范雎、周幽王、孔子、老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图穷匕见、焚书坑儒的成语都是从哪里出来的。

其中我最喜欢《毛遂自荐》这个故事: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东周列国志》真是一本好书!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篇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刘向的这句话传颂千古,发人深省,所以我便也在空闲时间阅读了一本名著——《东周列国志》。由于读书心切,竟也忘了看前言及简介,直入文章了。所以现在眼前只剩两件令我记忆犹新的关于它的故事来向大家分享了。

近期语文学习了《马说》一文,这也令我联想到了这本书中的似千里马、伯乐一样的角色。“烛之武与佚之狐。”在郑国处于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力荐烛之武;二而烛之武智勇双全,且颇有爱国精神,不因为之前郑伯的冷落而耿耿于怀,最终不辱使命,说服秦伯退兵,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凭三寸之舌退百万兵师”的千古佳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难道他与秦伯正面交锋时,他就不怕失败吗?怕,他当然怕。那么,是什么让他如此大义凛然地决定扮演一个国家的使臣且面对强敌呢?是勇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勇气。

《东周列国志》一书中荆轲刺秦王一章也体现了这一永垂不朽的勇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易水送别,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在秦王的大殿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时,我们看见了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竟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与大臣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消失,但荆轲之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这令我不禁感慨到,烛之武不惜性命为国退秦师,荆轲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毅然刺秦为报燕太子丹之情,这不都表明:“勇气是挑战者擂台的鼓点,它击退了人的胆小与怯懦;勇气如航船上的风帆,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彼岸”这一观点吗?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借戴望舒之名句说:“勇气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气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勇气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勇气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尝试,要勇敢,千万不可怯懦,不可成为遗笑千年的“懦夫”,但也应该做到聪明,切不可为莽夫。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篇3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讲述自周幽王无道失国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小说,他将东周时期各个国家的生死兴衰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可以通过历史事迹明辨是非。

全书包含了很多故事,个个精彩,令我手不释卷,读起来随故事情节时而惋惜、时而愤慨、时而赞叹……其中有玩物丧志的卫懿公,足智多谋的齐桓公,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这些国君中,最有权谋又有孝心的莫过于郑庄公了。从出生之日母亲姜氏就不喜欢他,而是偏爱次子段;郑庄公即位不久,姜氏就鼓动段谋反。郑庄公明知段为非作歹意图谋反,但并不急于行动,而是一再的退让,助长段的野心,等段起兵谋反成为事实一举将其击破。郑庄公知道是其母鼓动,发誓与其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不久郑庄公就后悔了,为不违反誓言又能奉养母亲,他掘地三尺,实现诺言,奉养了母亲,郑国人都称赞他孝敬母亲。看到这里,我不禁心生惭愧,在家里,所有家务都是父母来做,自己什么也不愿分担,父母批评几句有时还埋怨不已,不理解父母。与郑庄公比起来,实在是差很多。

晋灭虞、虢二国的故事令我大发感慨。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虞、虢二国,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好像嘴唇与牙齿一样互相依赖。晋国用一些财宝收买了虞国,切断了虞、虢二国的关系,先灭了虢国。唇亡齿寒,接着虞国也被晋灭亡了。虞、虢二国的关系就像好朋友,不能因为一点“好东西”就背叛朋友,这样做,不就自己的名声也会一落千丈。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贤臣明君为国家的兴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智慧过人的管仲推动了齐国的进步,重耳带领晋国成为称霸中原的盟主,不辱使命的晏子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邹忌巧谏齐威王合理治国,先国家而后私仇的蔺相如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卜世上下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读史可以明智,读《东周列国志》让我认识贤臣明君,奸诈小人……我还懂得了好坏只在一个字:贪。贪心不足,败事有余。人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可眼一红,心就黑了!做人只要不贪心有余,就不会走下坡路。做人要做像心胸开阔的蔺相如、能言巧辩的晏子、敢于纳谏的邹忌那样的人。

关于《东周列国志》中国名著观后感篇4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名著,这本书讲述了中华民族从幽王烽火戏诸侯,到兼六国混一舆图,栩栩如生的人物、历历在目的事件,我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这本书里讲述了西周的败溃、东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兴起。这本书讲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韩、赵、魏、燕、楚、齐),以“三皇”里的“皇”和“五帝”里的“帝”合体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之后,修建万里长城,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秦始皇以为修筑了万里长城,秦国就会永远的存活下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万里长城刚刚竣工,秦国就灭亡了,可见一个国家只有深入民心,才能存活下来这本书里讲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赢政、吕不韦、李斯、范雎、周幽王、孔子、老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图穷匕见、焚书坑儒的成语都是从哪里出来的。

其中我最喜欢《毛遂自荐》这个故事: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东周列国志》真是一本好书!


推荐访问:东周 观后感 中国 《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作文 《东周列国志故事》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心得体会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0字左右 东周列国志故事读后感五篇5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6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