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2-05-20 08:5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4篇

第1篇: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工会工作特别是小微企业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会组建难。主要是非公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工会组建困难,一是认识不到位。概括起来为“三怕”:一怕建工会影响企业稳定;
二怕建工会增加企业负担;
三怕工会开展活动影响企业生产。二是组建不到位。许多企业常以各种借口拖延组建时间,或是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所建工会有名无实。三是规范不到位。所建工会没有按规定完善,成为无牌子、无章子、无活动、无人员、无经费、无场地、无资料、无机构的“八无”工会。

2、经费收缴难。按《工会法》2%比例计提的规定,好多单位没有到位,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工会经费单列项目,由此给工会经费收缴带来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抵触情绪大不愿交工会经费,一提工会经费就连工会组织都不愿建。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好时坏,工会经费的征收面和收缴率难以保证。

3、依法维权难。一是企业民主管理普遍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力无法保障。二是厂务公开难落实。许多小微企业集体合同签订之后就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履约续签下文。厂务公开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作用。三是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现象时有发生。《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职工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执行起来不尽人意,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缺乏劳保待遇的情况仍存在。

4、活动开展难。一是缺乏必要经费;
二是人员难组织,积极性不高;
三是职工需求不一致,活动无创意,不切合实际,效果不好。

5、自身建设难。企业的工会干部兼职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有工会主席多为兼职,工作精力受影响。

二、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依法维权,全面落实《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让各级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广大职工都懂得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与此同时,各级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工会法》、《劳动法》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违反《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现象要问责追究,切实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创造条件,彰显作用,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工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提高工会工作地位的核心保证,是工会开展工作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为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上级工会组织要在业务上加强指导的同时,还要经常与下级工会的同级党委政府交换思想,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工会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三要突出重点,培育品牌,努力形成工会工作特色。工会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工会的社会职能做好文章。要按照全总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打响品牌,形成“特色工会”、“影响工会”、“魅力工会”,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职工群众的向心力、社会效果的影响力。

四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推进工会自身建设。一是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组建工会要有硬性要求,对已组建工会和工会活动开展好的企业要给予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完善困难职工维权帮扶保障机制,特别是帮扶中心的建设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困难职工生活。三是要注重工会干部管理和培养,充实工会后备人才力量。并且要花大气力改善工会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工会的发展能力。

第2篇: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工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x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于x年x月,是x省总工会的派出机构。x年以来,接受中共x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和x省总工会双重领导,以工委领导为主。现负责管理服务以省级机关为主的x个厅局级工会(含部分不属工委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下属的x个基层工会,会员x万多人。机关、事业、企业会员约各占x∕x。机关事业单位类型多,有的是行政机关,有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单位具有行政性,有的单位具有服务性,尽管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具有一定的多重性,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提出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了x次重要讲话与x次批示,这既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提供了发展空间,更对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在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全面开展好工会工作,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者共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机关工会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工会开展工作,还是习惯于沿用行政化的手段,部署工作靠开会,指导工作靠发文,推动工作靠活动,了解情况靠汇报。工会干部兼职化的格局造成了基层工会工作被动应付。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兼职化十分普遍,有的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时间、精力无法保证。兼职工会干部从事工会工作没有额外报酬和补贴,奖励措施无力。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主席没有享受党政同级副职待遇。基层工会干部流动频繁,工会组织建设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工会兼职主席虽然凭着一股工作热情和责任干工会工作,但他们主要精力在业务工作上,对工会业务知识的学习,对工会工作的深入研究也就无暇顾及,工作上存在“等、靠”思想,即上级工会布置的工作能干点啥就干点啥,没有体现出工会的“群众组织”、“桥梁纽带”、“职工利益代表”的功能。有的工会组织只是发挥了“活动工会”、“福利工会”的作用。据我们的调查:只有x.x%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的只有x.x%,到工会委员会换届时才召开的高达x.x%。有近x/x的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不健全,推行事务公开,进行民主评干的就更少。

二是工会组织体制不够顺畅。从组织体制上看,在工会组织体制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的组织体系定位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不得不在条块分割的组织体制内生存。在机关这一块,没有建立全省和全国统一的产业工会性质的机关工会领导和代表机关,没有全国和全省机关行业工会。机关工会工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上缺乏源头参与的有效组织载体。这样,涉及机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机关职工就失去了一个法定的正常的渠道来反映。被条块分割后的工会体制,处于一种无序的工作状态,有些工会工作中出现多头领导、多头指挥和多头上报的情况;
有些中央驻苏单位和省政府直属基层单位,经省委组织部批准进行垂直管理,但基层单位工会工作关系的划分成了一直理不顺的难题。组织体制不顺畅还表现在省直机关工会工委是处级建制,而它领导的省直一些厅局的工会主席是副厅级干部兼任,副主席是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或处长兼任,工作起来很不顺畅。组织体制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思想认识不足。相当多的党政领导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赋予工会的资源手段较少。职工的需求与党政领导的要求交集变小,少数单位矛盾突出。在一些单位,不少领导和干部职工,对工会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工会组织认同度不高,没有把自己当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认识不到当代工人阶级内涵的变化,对工会组织的意义和维权的内容缺少理论上支持。另一方面,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工会工作不重视,认为干部职工工作岗位比较稳定,工资收入、生活福利基本有保障,对工会的依赖度相对不强。我们的调查显示:高达x%的人认为搞活动发福利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的主要工作,工会组织的作用就是,搞搞活动、活跃活跃职工生活就行了,定位不准。有些领导干部对工会工作懒得过问,对工会工作支持力度缺失的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变。有的领导缺乏工会工作的法规意识,没有把工会看作是依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工会主席自身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维护,更谈不上依法履行工作职责了。因此在一些单位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只能体现在该单位主要领导对工会组织的认识水平和工会干部开展工作的能力上。

第3篇: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形成了新型国有企业。新型国有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增多,使社会劳动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劳动关系也将打破地域、疆域的界限,呈现出国际一体化。这些变化的反映和解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如何把新型国有企业的员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代表和维护员工的利益,起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支柱和主力军作用。
  但是,近年来,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劳动关系、职工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使国有企业工作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在发展、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行政领导轻视工会组织
   许多新生国有企业对工会工作都不是十分重视。领导对工会工作也采取应付和实用态度,上级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并赋予工会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企业迫于上级的行政压力不得不按上级的要求去办。但是,相对于企业日常的其他行政工作,工会工作的作用、地位、职能并不是明晰,甚至工会干部都不是很了解工会工作的内容。在企业机构改革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仍存有“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偏见,甚至个别企业行政领导认为“工会工作干的越少越好,省得添乱”的思想,片面追求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
  虽然,《工会法》有对工人的权益和组织作出规定,但许多企业内部,为精减机构,定编定员,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精减的组织,工会干部几乎全部转为兼职,有的身兼数职,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基层工会干部由于兼职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思考工会工作,工会成为了党群工作部里的一块应付差事的“牌子”,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二、工会在企业中地位比较低,导致工会作用弱化
  中国工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影响了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尤其是许多新建立、转制的企业,工会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组织。长期以来,工会一直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两者之间找寻自己的工作位置。与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一样,在新型国有企业,工人对工会实际能起的作用也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在工人们的眼中,工会组织干的主要工作是:劳动竞赛、计划生育、困难补助、问丧访病。在维护权益,福利分配和调解劳动纠纷方面的作用却没有深入的显现,在工会代表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方面,不少职工认为,参与管理仅仅是出席参加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并没有从心里头把工会当成是自己利益的维护者,工会脱离群众现象比较严重,不少职工认为,工会在工作心目中影响不大。因为工会不能帮助工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许多国有企业,工人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找工会组织帮助解决,而是找企业经理、董事、行政领导解决。《工会法》规定不得随意调动、罢免任期未满的工会主席、副主席。
  三、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成份相对简单,职工的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经济收入差距很小,工会工作对象能够涵盖整个职工队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者群体、“白领”员工群体、普通职工群体以及打工者群体。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导致职工群体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为企业工会工作带来管理上困难。
  四、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被彻底打破,现在国有企业实行的是经营者年薪制、股权制或期权制和职工的岗位等级制,同时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分配领域,企业内部分配方式和工资档次呈现出多样化。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陷入困难或特困之中。在这样现实面前,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
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以上问题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新型国有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是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的建设,不断创新,促使工会组织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按照《工会法》第十条之规定,在企业25人以上的车间、队、站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
在厂(公司)、处级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企业工会组织。要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完善企业工会接受地方工会和同级党委领导的有效机制,注重体现企业工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好企业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维护职能;
企业工会要坚持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负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科学组织领导体系。
  二、发挥工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公司法》中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有关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订重要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公司研究公司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公司工会和职工代表列席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下,工会地位的重要和特殊性。
  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重组改制、转轨变形的实际。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还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此外,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三、不断创新,健全工会工作管理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要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此外,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相关法律,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四、协调分配制度,积极推动工会工作和谐统一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履行好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将职工劳动关系涉及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针对社会实际,加强工会基本职责,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落实,认真研究工人队伍的结构状况,把维权工作突出来。
      工作过程中,企业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
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要积极参与协调企业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目前,企业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工会要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
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
  此外,在国有企业中,工会组织更要为职工争取利益,出谋划策,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制保护职工权益,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只有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维护好,工会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会组织才能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公司制企业,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局面,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工会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第4篇: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企业后勤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


由于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创新管理理念,优化自身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这也是现阶段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在于为职工的工作、生活、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物质服务,协调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将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切入点,探索适应市场的优质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我国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管理差异性与工作模糊化是当前我国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勤管理工作差异化具体是指由于企业性质员工 综合素质以及数量的不同,使得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也不相同。而工作模糊化体现在企业后勤管理执行力不足、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不明确。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的功能也不断弱化,工作主要由其他部门兼职完成。后勤管理工作在过去传统的职责中,仅是保障职工生活、进行物质采购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后勤管理也在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发阶段转变。专业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取
代传统后勤管理的条框式概念,后勤管理工作内容也向各级基层管理中转移。我国后勤管理部门当前仅存在于少数事业单位与国企中,但其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向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管理中细化。



二、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低

从企业内部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高效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直接体现出企业和领导对职工的关怀。从外部形势来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企业后勤工作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员工队伍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后勤工作正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后勤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和压力。



(二)企业后勤管理缺乏创新

当前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理念和新挑战。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很多传统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能被其他部门取代,并由于我国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本身体制落
后、内容陈旧,因此更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三)企业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和谐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工干部是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推行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领导片面强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忽视对企业后勤管理干部的培养,导致企业后勤干部业务能力不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难以适应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新模式探索

(一)提高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

管理者应转变对后勤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正确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后勤管理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层面,后勤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直接涉及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后勤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能够有效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为职工创建优质的工作环境,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更好地投人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企业的外部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发展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因此,
企业必须探索后勤管理工作新模式,结合适应市场的需求转变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企业关系处理

1. 处理好后勤工作与企业核心工作

为核心工作提供服务,是企业后勤管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因此,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时,应当做好与企业核心工作的交流,充分考虑企业核心业务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强化后勤管理工作对企业正常运营的促进作用。并且还要做好与行政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为职工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实际成果。



2. 加强大事与小事关系的处理

后勤管理工作事务繁杂,涉及的问题较多。大致可分为后勤服务与行政管理两大类。其中每类都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当明确划分大小,把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实现小事与大事关系的准确处理,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质量。



3. 加强管理与服务关系的处理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与相关决策的实施都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后勤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日常服务的同时,更要提升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妥善处理服务与管理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4. 加强创收与保障关系的处理

后勤管理工作的进行,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企业保障与创收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协调,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有效促进企业后勤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准确定位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有效完成企业后勤管理的四个转变

1.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企业化转变

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转变后勤管理工作的传统意识,树立竞争观念、市场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以新的观念对现有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并强化工作中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将服务真正向商品转变。在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内部市场竞争中,适当引入部分社会优势企业进行参与,实现服务质量与外部市场接轨、结算模式遵循市场交易规律、交易价格随行就市。



2. 提高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有高素质后勤管理队伍作保证,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应当注重队伍整体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岗位培训,提升管理队伍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推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实行公平的、效率优先、生产要素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多样化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收入档次。有效将管理工作与激励制度结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量。



3.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转变

社会化是后勤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在具体实践中被反复认证的后勤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优化过程中,应逐渐将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方向转变。但由于该工作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利益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力,实现优质的、社会化的后勤服务工作。



4. 促进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转变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体系,以保证后勤保障的落实与高效,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保持企业制度与后勤管理的一致性,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为企业发展与职工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障。

四、结语

企业后勤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后勤保障工作是一个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的共同体,是显而易见的客观实体。因此,在日常后勤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必须提高对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从而积极推动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模式的良好转变。



参考文献:


[1] 裴海琴 . 试探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J]. 天津经济 ,2012(6)。
[2] 惠洪 . 积极探索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新模式 [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3)。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工会工作 改进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