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10篇)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

2023-11-19 11:15: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篇)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供大家参考。

(10篇)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

(10篇)

目录

1.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2.北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3.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4.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5.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6.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7.成都市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作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典型发言

8.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发言

9.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近年来,xx市坚持以***总书记来xx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扎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一体化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聚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人才活力加速迸发、企业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聚焦“一主题”,把准改革方向

坚持以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为主题,推动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建设。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谋划。制定了包含《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攻坚提升方案》在内的《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1+18+N”系列攻坚提升方案》,对营商环境各指标领域、重点改革领域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坚持创新思维引领。探索开展了“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标准地+承诺制”等多项改革试点,在劳动力市场建设领域创新推出“就业创业一体化、社保经办集成化、人才评价社会化、收入水平均衡化、监督监管常态化”5个方面86项改革举措,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引领改革的新路径。

三是坚持市场思维推动。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做大做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62家,培育骨干企业53家,服务劳动者360万人次,形成了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新局面。

四是坚持法治思维规范。扎实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企业诚信、拖欠工资“红黑名单”,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劳动者依法维权,实现拖欠工资案件动态清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8.3%,建立了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新体制。

二、下活“一盘棋”,汇聚改革合力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各类资源,汇聚各方智慧,调动各种力量,持续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一是上下联动建机制。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营商办统筹协调、市级牵头单位分指标负责、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实市、区两级就业工作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二是部门联手解难题。紧紧抓住教育、医疗、住房等劳动者关切的利益问题,去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招聘教师7833名;开工建设13所三级医院,新增床位1.6万张;建成分配保障性住房25.6万套,惠及中等以下收入及外来务工人员100万人。

三是区域联盟促共享。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跨省通办”“区域共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合作联盟、关天经济区人才合作联盟、陕甘宁青人力资源交流联盟,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双城招聘、人才互访等系列活动,累计发布岗位信息200余万条,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60万人次。

三、织密“一张网”,夯实改革基础

坚持标准统一、数据通用、全城通办的思路,不断强化数据赋能,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细化指标体系。将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分解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审批监管等6个二级指标,细化为招聘场次、培训人次、监管频次等53个三级指标,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各项任务易操作、可量化、便考核。

二是构建信息体系。打破部门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整合就失业登记、创业贷款、职业介绍等10余个子系统,建立就业服务系统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问政策、找工作、查社保、保权益等162项服务。

三是打通经办体系。织密基层服务网络,推动人社、民政、卫生等服务事项下沉街道社区办理,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市已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站)837个,实现85.5%公民个人事项可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办理。

四是规范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场监管、生态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支综合执法队伍,推行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配备2600余名网格员,不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四、服务“一条龙”,提升改革质效

坚持把企业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高标尺,着力为劳动者提供全面周到的品质服务。

一是全群体覆盖。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出台稳就业23条举措、稳定劳动关系12条意见、大学生就业创业20条意见,推动政策红利全覆盖,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

二是全要素保障。紧贴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集中项目、资金、平台、技能等要素资源,连续4年组织创业创新大赛,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9家、标准化创业中心7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亿元,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117.3万人次。

三是全周期服务。围绕劳动者求职创业全生命周期,大力推行就业见习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成就业见习基地1490个,提供见习岗位1.8万个;首创浸入式“直播送岗”活动,提供岗位6万余个,帮助1.2万人上岗。

四是全方位监督。发挥人大、政协、媒体监督合力,畅通劳动者意见反馈渠道,优化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席问题办理机制,全面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满意率达到99%。国家统计局xx调查队今年3月调研显示,xx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

五、打通“一公里”,释放改革红利

聚焦惠企便民政策措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着力解难点、通堵点、祛痛点,不断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简政放权激活力。全市先后整链条下放行政事权118项,压减办事材料3358项,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一照多址”等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高校毕业生报到备案手续,有效降低劳动者就业创业门槛。

二是减时增效挖潜力。在全市统筹推出105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累计办件量6万余件,实现减环节81.7%、减材料30.6%、减跑动75.1%、减时限50%。

三是减税降费解压力。聚焦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精准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2020年减免税费28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4.8亿元、“复工助力贷”84.7亿元,投入就业补助资金5.7亿元,8.2万人享受各类就业创业政策。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经验交流现场会为契机,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对标先进、积极探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新的突破,奋力谱写xx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北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改委擘画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蓝图,在法规司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xx市对标对表,主动创新,卯力前行,将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发扬沿海开放城市勇于创新精神,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解疫情冲击下的发展困境,以更好营商环境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发展“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着力推动产业、城市、生态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初步形成八大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下面,从四个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高起点定位,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xx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实现了广西14个设区市营商环境年度评估“三连冠”,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和绩效专项考评均排全广西第一。坚持对国家发改委设定的有中国特色的18项指标靶向攻坚,细化成227项任务清单,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和月报督查约谈制度。举全市之力参加国考,敢与全国80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比拼。在赴长沙现场填报期间,共86名干部进场填报,14个指标分别有1名处级领导进场填报,在这场比毅力、比素质、比业务的国考中,xx市每场考试分秒必争、全部坚守到最后一分钟,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城市“亮剑精神”。xx市聚焦营商环境的短板和不足,聚焦群众关心的痛点和堵点,精准制定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建设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截止2020年12月,xx现有市场主体17.67万户,同比增长27.6%,2020年签约“三企入桂”项目162个,投资总额排全广西第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8.7%、工业项目投资增长60.3%。目前,全市项目建设工地713个,纳入广西自治区“双百”项目30个,占比近三分之一,对经济恢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为企业减税降费27.6亿元、减少用电用燃气成本2.4亿元;完成征地3.8万亩,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xx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城市价值的金字招牌。

二、高精度对标,打造四线城市特色改革品牌

xx市作为西部四、五线城市代表,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还与发达省份有差距,处于奋起追赶的阶段,但是我们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发展愿望更加强烈,发展难题更加突出,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我们主动学习先进城市典型改革做法,量体裁衣制定改革方案,做到创新的步伐不能慢、改革的力度不能小、政府的投入不能少、城市发展的“软环境”上不能输,推动一系列改革,市场主体反映很好。比如:全市301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4.2天压缩至4天以内,上线开办企业“7合1”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系统,实现开办企业“零费用”。建设“智慧办税”示范工程,涉税事项网上办自助办达98.19%。推行“主题式”套餐服务,建立“智慧法院”示范窗口,创新“政务+金融”服务,xx银行机构放贷效率平均2天以内。推行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改革,上线“服务超市”,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零成本”。不动产登记交易压缩到半天以内,办事群众誉为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的转变。这一系列全链条:改革动作,真正打通了企业落地xx的“高速通道”,跑出了“xx速度”。

三、高效率统筹,打出为企业保驾护航“组合拳”

xx市还注重“面子和里子”工程一起抓,“指标和服务”同步提升,xx市借党政机构改革之机,在广西率先成立了营商办,每个指标成立工作专班,举全市之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xx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市政府牵头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大调研,帮助企业全面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市委统战部、市政法公安部门、市纪委.监委分别牵头开展“走企连心解困”“走企护商除乱”“走企问政督效”行动,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解决企业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三事通解”活动,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创新推出定制企业“服务包”,为企业提供涵盖项内容的“管家式”政务服务,让企业“反映问题能找到门、解决问题能找到主”。建设政府热线+“xxe眼”平台,顺风耳(热线)和千里眼(xxe眼)强强联合,畅通了全员网上监督渠道,年实现了国务院和自治区“互联网+督查”平台营商环境“零投诉”。市政府每期聘请名“营商环境监督员”,成员包含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记者,专门“为企业代言、挑政府毛病”。在市县乡政务服务中心专设“办不成事”窗口,专题解决企业办事中遇到的“找不到门、办不成事”的难题,对确实“办不了”的,做好政策解答释疑工作;对“很难办”的,加强部门协同办理或容缺受理;对“不给办”的,及时监督问责。

四、高标准规划,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最难、最复杂、企业最关切的指标之一,即是办理建筑许可指标,xx市主动对照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同步推进改革、自我加压提升、逐个难题攻坚,覆盖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全链条改革,从企业需求侧推进改革,全方位督促落实,成为了项目落地的最强抓手。

(一)通过推行梯次改革来破解项目审批堵点

年起推行“五环相扣”并联审批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五个环节,分别由五个部门牵头,五环相扣联审联批,项目审批时间从多天压缩至个工作日内。年再次完善审批体制,推行“审批环节、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和审批服务”线上线下“四个融合”并联审批。年推行业务协同、信息协同、服务协同“三大协同”审批机制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涉及的行.政审批、技术评估评价、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全部纳入审批流程监管,实现全流程覆盖、“全链条”贯通,整合办理建筑许可、财产登记、获得水电气网等多项指标协同合作,实施“多指标联办”。创新推出“打包审批、勘审同步”“水电气一窗受理”等一批改革,被住建部、国家审计署及中央依法治国办肯定和推广,目前,xx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控制在天以内。年月,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荣获中国信息协会授予的“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二)通过划分审批类别来化解互为前置难题

一是搭建专业化审批管理系统。通过开发审批管理系统,与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传送,与广西自治区投资、消防、审图等多个管理系统相连,与市本级不动产登记、智慧工地等多个业务系统互通,与供水、排水、供气、供电、广播电视报装、通信报装等公共服务系统进行了对接,实现了信息多维度共享集成,达到住建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申报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信息实时共享,联合审图率达到%,联合验收率.%,并联审批率.%。代表广西接受住建部网上实时监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最好成绩进入全国前三位。打造市级“多规合一”空间数据库和业务协同平台,统筹协调多部门业务协同,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数据交换,通过数据的录入、分析和应用,实现规划数据的持续更新、审批信息的资源共享、审批事项的协同联动、监管事项的同频监督。依托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审批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环节压缩.%,材料压缩%,时限压缩%,效率提高%,实现审批服务由“材料审批”到“数据审批”的转变。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大厅,持续丰富移动端服务功能,涉及工程报建的个高频服务事项已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二是推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审批分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xx市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化分类扩展至类,率先推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社会投资类装饰装修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分类审批,分门别类量身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方式。附属小型市政公用设施接入服务实行“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建设单位无需办理任何行政许可手续,由供水、排水、供电企业提供方案,实现多项审批服务和费用的豁免措施:免除环评、节能、地震等评估评价工作;免除缴纳人防异地建设费;免除市政公用服务审批及接入费用;简化验收程序,免除不必要的验收事项。优化质量安全管控方式,简化项目规划目规划方案审批,将施工图审查由事前审查调整为事中抽查。目前,xx市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审批。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电子证照“一网通办”。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与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建设单位直接登录xx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大厅官方网站进行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当日办结。信息系统平台将相关信息自动推送给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后续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在网上下载打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存放于施工现场备查,纳入主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管理。

四是推行“多测合一”改革。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开放市场、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涉及的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等内容整合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绘项目,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为项目业主减少了大量人力资源、资金、时间成本,测量成本降低%,时间压缩%。

(三)通过创新协同机制来抓好末端跟踪落实

一是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在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负责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该准备的材料和审批流程,提供填报样表,审批结果由政府部门同步抄告下一个审批部门,企业不需“东奔西跑”,部门不再“不管不问”。

二是环环相扣,接力棒交接。分别拟定牵头部门工作细则,明确牵头部门职责和配合部门职责,细化完成时限,设置流转表单,部门之间实行接力棒交接,让牵头部门知道该怎么联审,让配合部门知道该怎么联动。

三是主动对接,全周期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联动融合的审批咨询辅导服务机制,推行帮办代办、“互联网+”等服务模式,建立以园区为单位的网格状帮办服务,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个办理建筑许可相关审批事项下放各园区办理,推行“园区事园区办”。在整个项目审批、现场勘探、验收环节均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既压缩了审批时限,使审批流程更加紧密,也改变政府部门服务方式,变“等客上门”为“上门服务”,让企业知道“该办什么”“该找谁办”。

四是一套表单,全方位监管。梳理打包涉及项目审批的所有部门申请表单,在项目立项阶段即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实行建设工程项目“一表式”申请,推行市政公用服务免报装,解决企业“找不到表、不会填报”的问题。利用保险的市场化手段辅助行业管理的方式,建立并推行建筑质量投保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推广应用“智慧工地”,提高项目监督管理水平;制定“黑名单”管理制度和激励惩戒等信用管理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通过优化服务方式来提升项目落地速度

一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xx市创新服务手段,从“向企业收费”转变成“替企业买单”。比如推行消防、人防、施工图联合审图,委托一家施工图审查机构同步开展审查,相关部门不再单独进行技术审查,统一由政府买单,年约为全市企业节约经费万元。全面推行区域评估改革,明确开展区域评估的类事项清单和技术标准,政府投入区域评估经费.亿元,完成个园区的环评、水保等类区域评估事项,实现“一次编制、全域共享”,让落地xx的企业变“零售”评估为“批发”评估,变“串联”评估为“并联”评估,大幅缩减评估时间,企业共享评估成果,已有个重大项目运用区域评估成果,平均为每个重大项目节约评估经费万元。

二是开展技术创新服务。通过建立项目审批大数据库,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共性材料只要求企业提交一份,做到网上信息共享,同步推送,结果互认,用技术创新提升审批效率,破解重复提交材料,信息共享滞后难题。以社会投资类一般经营性项目为例: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环节由线下办理的19个减少为9个,环节压缩52.6%;线下全流程办理审批事项46项,而通过系统可并联办理31项,事项办理效率提高67%;线下办理主流程事项15项,共需材料86份(其中需提交申请表15份),而通过系统办理只需提交4份申请表、共享6份申报材料,减少材料26份,材料压缩30%。

三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xx市在推行政府部门承诺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中介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将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一并考虑在并联审批流程中。建立“中介超市”,要求所有中介机构明确服务标准和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收费和时限,用信息化手段对中介服务办理时限、服务质量、收费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爬坡过坎不歇脚、滚石上山不松劲”的决心,更加努力,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改革开放政策文件,围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企业全生命周期链条视角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视角,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攻坚战。同时实施企业“沃土政策”,大力培育资本、技术、人才和物流“四个要素市场”,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努力将基层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苏州举办,为我们就近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刚才,xx市创造的“xx速度”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认为,“xx速度”的关键在于高站位思想认识。xx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专班推进,这是落实***总书记相关要求的强有力举措。我们感到,“xx速度”的核心在于高强度整合模式。整合环节以减促快,整合人力资源优服促快,各项工作办结精确到小时,各环节专人跟踪服务,真正体现了“分秒必争”的效率意识和“店小二”的服务精神。我们觉得,“xx速度”的抓手在于高效率推进手段。以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规范化手段让群众看清路、部门少卡顿。以市场化手段优化服务、压降成本。我们认为,“xx速度”的要点在于高质量落实机制。沟通协调、考核考评、一事一评、定期通报,四大机制将各级各部门拧成了一股绳,督查织成一张网,这是抓工作“钉钉子精神”的生动实践。当然,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也期待,xx市在提升网.上登记用户满意度,打造智能审批系统、引入无人工干预智能秒批等方面为我们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xx地处长三角腹地,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全力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逐步叫响了“一门全办、一网通办、就近能办、一号快办”工作品牌。我市2018、2020年均被评为“全省推动“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地区”。我们围绕“企业开办”工作,在确保“快”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改革往“广”里进、“深”里走。从2017年7月10日起,“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改革就在我市全面推开。实施改革以来,我们加强部门联动、打破信息数据孤岛,开发企业开办三个工作日统计软件、按月督查通报。“企业开办”平均用时2018年2.81个工作日、2019年1.85个工作日、2020!年1.28个工作日,2021年1-4月,“企业开办”平均用时0.68个工作日,其中74.35%的企业实现0.5个工作日开办。

一、建设部门间无障碍联动网络,实现线上“全链通办”和线下“专区一次办”并行

2019年,全面上线“全链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涉企登记部门间数据共享、系统无缝对接。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账户开设、涉税事项办理、社保开户、公积金账户开户实现“网上全链条通办”。社保开户、公积金账户开户实现秒批。推出“互联网+公章刻制”、“互联网+银行开户”服务,实现企业注册信息与公章备案数据共享联通,银行预约开户全流程网上办理。

2020年7月起,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同步向开发园区、镇(街道)延伸设置。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以及涉税事项办理等相关部门集中入驻,形成“一支队伍代办”、“一个平台登录”、“一套表格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套班子审核”、“一个系统评价”为一体的市场准入集成办理机制,实现企业开办“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只跑一次”。专区引入商业银行入驻,免费为新办法人企业刻制三枚印章,切实减轻企业开办费用负担。2020年7月企业开办专区设立至今,已为5万余家企业减免了664.7万的公章刻制费用。

二、打造区域无障碍准入通道,促进跨区通办向跨省通办迈进

2018年,我市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一城通办”登记模式,在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一城通办”企业登记专窗,实现了“远程事项就近办”“跨区事项一窗办”“跨层事项一处办”。构建“一城通办”业务系统,实现“自主申请、一网流转、核准发照、档案移交”电子化流转,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2020年,我市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与周边城市沟通协作,专人负责,深入探索“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企业登记模式,切实解决办事群众“多地跑、时间长、成本高”等实际问题。目前,已实现异地收件、异地审核、异地打照。“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件全部1日办结。

三、搭建企业无障碍准营平台,推动快速准入向准入即准营延伸

2020年,我市设立“证照分离”改革专班,全力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按照“证照联动”小闭环、“审管联动”大闭环的目标,形成了“四联四减”xx改革模式,即“信息联通”“审管联动”“联合监管”“联合惩戒”,“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创新推出了“证照分离工作应用平台”,有效推进了登记、监管、信用等信息的双告知、双提醒、双反馈,实现了改革各事项的闭环。今年一季度,我市办理“证照分离”许可事项1.4万余件,减材料1.1万余件,减时间共计3.67万个工作日,赢得了企业、群众的广泛好评。

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环境就是生产力,效率就是生命线。***总书记在对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时,明确提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设立的第一道关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和直接体现,且xx市位于高纬度地区,有效施工周期相对较短,企业开办的快慢关系到企业运行成本和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吸引力。为此,我们把提升营商环境的切入点放在了企业开办高效便捷上,并以此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6小时以内的“xx速度”。“十三五”时期,各类市场主体增长了73.8%,为促进经济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重点在“减、便、服、督”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下大力气做减法,实现企业开办提速降费。

一是减环节。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7个环节压缩成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和申领发票并行联办2个环节,办理营业执照、税务发票、社保登记、银行预约开户、住房公积金开户等一并纳入企业开办环节。

二是减时间。出台《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方案》>,企业开办时间先后压缩至5天、2天、6小时以内,各环节办理时限以小时计算,即企业设立工商登记4小时以内完成;申请人自主拍选印章刻制企业后,印章刻制和申领税务发票并联同步进行,2小时以内完成;企业用工登记等5个环节一律不占用开办时间。

三是减成本。企业开办成本从五六百元改为全程免费,新设立企业在全市所有区域内可一次性免费领取包括营业执照、一套印章和税务Ukey等在内的企业开办大礼包。

二、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实现企业开办高效率。

一是向信息化要效率。上线运行“企业开办直通车”2.0版,推进市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注册登记、省电子税务局、省金保等12个系统互联互通,将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申领税务发票、银行预约开户等业务整合为“一件事”,所有信息一次性采集,所有申请材料一次性提交,所有身份一次性实名认证,结果全程互认。企业只需登陆xx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直通车”,即可完成企业登记、申领发票联办,实现企业开办“登一网、办一次”。2020年全市企业开办网上办理率达到98.9%。2.0系统上线以来,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平均时间达到2小时20分。

二是向规范化要效率。制定了企业开办服务规范流程,公示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办理流程图和办事指南,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各办事大厅均设立了自助服务区,提供可以网上申报的电脑并有专人现场指导,方便企业办事。

三是向市场化要效率。专门出台了《xx市新开办企业赠送印章工作方案》,市政府提供财政保障,纳入年度预算,通过竞争性谈判,入围111家印章刻制企业参与政府赠送印章的服务工作,专门研发了印章服务管理系统,印章供应商通过系统接到刻制指令后,2小时内将刻制好的印章送到指定的服务大厅,并同步完成公安备案。

三、以服务促高效,实现企业开办便利化。以推行“三个办”打开经商办企业的便利化之门。

一是容缺受理先期办。对企业注册过程中次要材料暂时欠缺的情况,经.企业方申请并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的,先行受理并进行审核,避免项目入驻“卡”在中途的现实问题。

二是点对点指导在线办。推出登记材料模拟小视频,多渠道向社会公布188个登记机关的咨询电话,设立专业网办技术指导人员,实现办事人网上可查、电话可询。

三是首席服务员陪同办。各办事大厅自助服务区配备专人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各环节办理进度并及时提醒,特别是对重点项目指派专人开通绿色通道,促成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落户。

四、强化督导考核问责,倒逼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坚决贯彻省委“抓发展必抓环境”的要求,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市、区(县)两级领导小组和营商环境建设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集中力量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xx市区县(市)经济发展贡献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和《xx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各责任主体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企业开办便利化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在目标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开展服务“好差评”。建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对企业和群众网办事项“一事一评”,快速启动核查整改,打通服务“堵点”“难点”。持续组织全市审批服务部门“一把手”以市民身份体验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累计发.现和解决了50多个流程和技术操作的问题,切实把“走流程”发现的“问题清单”变成企业群众的“满意清单”。

四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按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每月在专班公示各环节工作进度,督促限时整改,强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好的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再接再厉,锐意创新,扎实推动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在加强最优制度供给、营造最佳营商环境、释放最大改革红利上更快一拍、更进一步,为实现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增添助力、保驾护航。

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一、xx市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情况

xx市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最大程度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一流服务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xx在全国首创建筑许可“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率先提出开办企业时间压缩为1个环节、“半日办结”,实行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零资料办”“全链条办”,全面推行“一套标准管审批”,“一业一证”改革,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建成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打造“在xx全办成”服务品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在2019、2020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列第1名,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在2020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中居全国第5位,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跃居全国第8、稳居全省第1。优良的营商环境、清新的“发展空气”为xx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9%,分别高于全省和国家1.3和2.6个百分点,增速列20强城市第1位、副省级以_上城市第2位。

二、xx市政府采购指标优化做法和成效

(一)重制度“促”规范,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

一是形成“1+5+17+N”制度体系。“1”就是制定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作为xx市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的统领性文件,“5”就是建立供应商管理、采购人内控、政府采购监管、信息公开、政策功能五个方面的制度规定,“17”就是制定了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办法等17个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政策性文件,“N”就是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为打造-流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立废结合,出台《关于进-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知》22条,全面梳理政府采购领域政策规章,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不适宜规定和做法。

三是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向市场公开《xx市政府采购正面负面清单)》,正面清单4部分81项,鼓励各采购主体实现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降低采购参与门槛,负面清单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等参与主体的42类132项行为作出禁止。

(二)优流程“促”服务,最大化便捷采购当事人。

一是实现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利用区块链技术,融合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管理平台、政府采购交易平台,做到采购预算、计划报备、代理协议签订、采购交易、合同签订、电子发票、国库支付、信用评价、资产管理等,全部在线一网办理无缝衔接。

二是率先取消投标报名。简化采购活动环节,供应商原来需要到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同时进行投标报名得到确认后,才能参与采购活动,现在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均可直接在线下载电子采购文件,电子招标文件免费在线获取,实现了“零跑腿”。

三是创新推行各项便民服务。在全国率先完成CA统一认证平台对接,实现省内跨平台互认,实行CA“网上办理、免费包邮、快递送达”等一站式服务。实行投标业绩库管理,企业投标相关信息入库,下次在制作投标文件时从库中选择,不用反复输入信息,极大方便了供应商投标操作。

(三)强监管“促”公平,打造包容审慎的采购环境。

一是数据赋能创新采购监管。实现电子采购平台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无缝衔接,综合运用信息系统控制、大数据分析、信息公开、信用评价、“双随机、一公开”等管理方式进行监督,通过行政监督室、电子监管平台开展实时监督、远程监督,提升监管精准性。

二是规范采购人行为。要求采购人加强内部控制、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依法落实采购主体责任,严禁采购各方以不合理条件对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严禁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妨碍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

三是实施“阳光采购工程”。在采购预算、采购需求、采购文件、采购结果、采购合同和履约验收“六公开”基础上,实现采购意向、专家评分、投标业绩、资格性(符合性)审查结果、未中标原因、成交标的明细等信息全部公开,确保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

(四)降成本“促”活力,切实减轻供应商负担。

一是实现政府采购“零成本”。实行“四个免除”,免除投标报名,免除采购文件工本费,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免收投标保证金,免除履约保证金,减少投标企业经营成本。

二是实施预付款制度。规定各采购单位在合同签订生效且具备实施条件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预付款,预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30%,并压缩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间,由原来的30日改为10个工作日,方便供应商更快地回笼资金。

三是帮助供应商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发线上“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保函服务平台”,创造性地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新模式,发挥融资担保和第三方信用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供应商“增信”、为金融机构“分险”。

三、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xx市在政府采购指标优化提升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一系列创新做法值得借鉴、值得学习。

一是注重制度机制创新。在阳光采购方面,探索出“1+9+N”的工作模式,完善政府采购一体化交易管理1个平台,实现采购预算、意向、需求、计划、过程、结果、合同、验收报告、资金支付9个环节全流程信息公开,建立N项制度。

二是注重诚信体系建设。率先将诚信管理范围由四主体扩展到六主体,将政府采购活动的投标、开标、评审、订约、履约等全流程纳入诚信监管,实现了诚信体系建设的全覆盖。

三是注重提升采购电子化。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推行所有采购方式的全流程电子化和无纸化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网与政府采购网、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与政府采购一体化交易管理系统“双网双系统”信息共享。

xx市在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成效较为突出,建议:一是进一步总结提升,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总结经验,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供大家学习借鉴。二是建议在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目标贯穿到政策制定和落实执行的全过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xx以及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努力开创营商环境新局面,为打造“五个xx”,加快强省会建设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一是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培养市场主体、孕育发展“先机”;

二是破除服务企业的“堵点”,靶向发力,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精准性;

三是攻克制度保障的“难点”,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大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在线投诉和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切实保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海晏河清”。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

现场会发言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如便利,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成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不动产提升行动”为抓手,围绕“服务”与“效率”两大主题,放眼全国大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部标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登记财产营商环境高地,迭代出台改革创新举措:

一是锚定“四减”,再造办事流程。研发一卡(一码)清缴费缴税平台减少登记环节;
推进数据共享应用减少登记材料;
实现系统智能化审核减少登记时间;
企业自主承诺申报减少登记成本。

二是突出“五办”,全力提速增效。依托互联网一窗办事平台,有序推行转移登记“刷脸办”、抵押登记“不见面办”、交房拿证“同步办”、信息查询“随时办”、部门协同“联动办”。

三是紧盯“六专”,不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涉及企业的登记业务,集中办理,企业服务有“专区”;
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一站式、全流程解答,优质服务有“专员”;
开通“96310”不动产登记热线,投诉受理有“专线”;
开展登记业务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暖心服务有“专席”;
登记系统与EMS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登簿制证后,权证到家有“专送”;
把解决一批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历史遗留问题有“专班”。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利企便民“营”在前沿,我局将步履不停,不断创新,打造登记财产xx品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成都市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作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典型发言

近年来,xx市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基本标尺,瞄准世行标准和国内最高标准,相继推出建体系夯基础的1.0版、学先进补短板的2.0版、趟深水重突破的3.0版赋能营商环境。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历史机遇,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xx市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努力把xx市打造为稳定公平可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一、高质量创造知识产权

聚焦高价值专利培育,助推企业创新力。出台了十余项举措,强化知识产权项目储备管理,通过专班辅导、一对一指导、专家援助,加快知识产权创造从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强化载体建设,助推产业竞争力。依托重点产业和重要平台等载体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在66个产业功能区和14个产业生态圈动态发布国内外产业专利布局和专利结构信息,引领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1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强化改革赋能,激发内生原创力。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先赋权、后转化”模式,在蓉“2+6”“双一流”高校出台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举措,完成5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推动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改革经验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并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复制推广。

二、高效益运用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解决“融资难”。率先在全国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完成知识产权融资约4.07亿元,荣获2020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

建成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解决“交易难”。出台《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的若干措施》,建成西部唯一具有金融牌照的知识产权类交易场所,业务总规模居全国同类交易场所第二名。

打造版权生态链运用平台,解决“利用难”。举办“xx市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推出“知信链”、图像软件“像素蜜蜂”、音乐软件“音乐蜜蜂”、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斑马”,形成“一技术一核心多领域”的产业化布局,促进版权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涌现出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版权作品。

三、高效能保护知识产权

扩大非诉纠纷解决覆盖面。成立11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551家非诉纠纷调解机构,规范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调解工作,加快非诉纠纷解决。

提高保护能力。建成“互联网信息处置平台”“经侦应用云”“物流监测点”多个知识产权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从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并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依托知识产权审判庭,推进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创新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审辅剥离制度,多项工作入选全国司法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严格案件查办。深入开展“铁拳”“蓝天”“剑网”“春雷”“龙腾”“蓝网”等专项执法行动,成功侦破省内首例罚金达千万的侵犯网游著作权案件。

四、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提质增效

2020年,专利授权65453件,其中,发明授权10881件,同比增长18.54%;
累计有效注册商标61.56万件,排名全国第六。

(二)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同比增长15.6%,增量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

(三)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截至2020年底,累计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47.6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556.3万人,城市人才安居吸引力指数居全国首位,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

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

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感谢省厅提供这样的机会平台,能同大家交流学习,下面我就xx自然资源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化审批流程。

一是精减审批资料。对审批事项进行全方位梳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申报资料由11项减到5项,减少率54.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申报资料由14项减到6项,减少率57.1%;
建筑工程竣工规划土地核实,申报资料由25项减到8项,减少率68%。所有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不动产登记资料不再收取纸质件,一些登记类型办事群众只需在申请表上签字,纸质档案减少为一页。

二是简化审批环节。出台《xx市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市级并联审批提速工作实施方案》,简化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行动计划,不再批复项目建议书”等10项审批环节;
制定《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20版)》,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规定,参考一套技术标准;
制定《xx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梳理规划选址等6项管理事项,运行一套规范流程;
制定《xx市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执行一套监管办法。

三是推行审核“多合一”。依托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以往规划选址、规划许可、用地预审和用地批准等统一整合为“一表申请”,实现“多审合一”;
将工程项目的规划、房屋、地籍、人防等4项测量工作合并为1个综合性联合测绘项目,实现“多测合一”;
将验收人员集中统一归口,实行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分管领导审批,实现“多验合一”。

二、压缩办理时限。

一是压减审批时限。取消不动产登记方面不必要证明材料6个,简化环节2个,全市一般不动产登记实现4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办理非住宅类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查封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不动产权注销登记、档案查询证明等4类不动产登记实现即时办结。在简化环节的基础上,力争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全事项流程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力争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审批不超过15个工作日,力争在施工许可阶段审批不超过10个工作日,力争在竣工验收阶段审批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二是推行信息共享。依托“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试点,通过向上级申请和协调市本级部门,推动与建设等12个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完成国家6个部委13项信息服务接口调用和市级12个单位22项信息整合,通过人像比对和调用公安部信息核验真伪“免复印”;
利用扫码枪扫描材料并关联系统提取信息后自动生成申请表“免填表”;
调用市政务云平台共享信息,无需核查信息真实性“免材料”;
通过权籍信息共享实现直接将宗地图等打印在产权证书“免贴图”,避免重复核实检查,效率提升51%。

三是整合窗口办理。在全省率先整合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窗口,率先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规划、测绘、土地窗口,从建设项目从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到土地核验全过程的规划管理事项,实现“三窗合一,集成服务、并联审批”,实行“一次约号、一套材料、一次扫描、一次签字、一窗受理”的“一条龙模式”,从过去跑3个部门到跑1个部门、排1次队、交1套资料,真正做到“一门一窗最多跑一次”,效率提升33%。

三、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推行“网上办”,开通官方AAA、自助终端版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平台,申请人通过证书(明)核验系统,实时核验证书真伪及抵押、查封信息,随时随地核验不动产权信息,实时查询自己的不动产档案和办件进度,实时查询不动产档案、辨别不动产登记信息真伪信息,构建了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办证服务大厅。

二是推行“零跑路”,实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构建“外网录入、内网审核”的模式,为我市6家银行、13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市法院、利州区法院开通申请受理端口,利用“点对点”平台,抵押登记、商品房首次交易登记、查(解)封登记等八个事项已实现“一次不来”。

三是推行“优服务”。优化绿色通道,建立非关键性材料容缺补正办结机制,提高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双休日服务、延时服务、自助服务等特色服务,在市辖区开展同城通办不动产登记业务,一对一网上答疑,拓宽延伸服务范围,拓展自助服务类型,全年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实现热情服务“零投诉”。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作为“经济倍增”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2837个,同比增长19.9%。

聚焦聚力思想破冰。

在全市首开先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查找短板弱项问题122个,逐一督促整改。大力实施“思想破冰”大讨论、营商环境大家谈、企业服务大比拼等活动,先后选派专班赴xx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在xx大学开办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修班,50名营商专干深入探究学习xx省“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经验,进一步凝聚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创营商环境”的共识。

聚焦聚力重点任务。

一是齐心协力,打赢第三方评价攻坚战。比照创文工作方式,梳理制定操作手册,各责任单位对照操作手册精益求精、提优补短,精准填报,圆满完成了年度全省评价工作。

二是刀刃向内,打赢清减降攻坚战。清理规范性文件50件,审减区乡村三级服务事项618项,减时限、减材料比例分别达80.2%、22.84%,率先在湖北政务网上线“一事联办”主题服务事项165个,加入“襄十随神”跨域通办协同发展城市群,办理跨域业务283件。

三是迎难而上,打赢先行区创建攻坚战。我区有4个改革事项被省营商办验收通过,其中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一站式办税服务和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效衔接分获全省第2名,打造网上中介超市典型经验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并编入《2021年湖北省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典型经验汇编》。

聚焦聚力环境提升。

一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办理事项601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一站式”智慧办税企业事项半天即可办结,不动产登记业务单件办理用时20分钟以内。

二是塑造规范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告知承诺制,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推广使用和保护,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额达4500万元。

三是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创新推行“标红走绿”立审理执行机制,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为中小投资者争取利益最大化。坚持诉前调解,构建公证、仲裁、商会、工会、律师等多元化解体系,覆盖会员单位3383家,做到“纠纷不出商圈、不出街区、不出园区”。


推荐访问:(10篇)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汇编 现场会 汇编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