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浅析(完整文档)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浅析(完整文档)

2022-05-19 08:55: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浅析(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浅析(完整文档)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6篇

第一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新媒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新媒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处理好新媒体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力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媒体在媒介格局、人际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挑战,提高媒介素养水平,避免成为盲目、冲动的“乌合之众”。研究通过总结新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认知、态度、行为”传播效果理论,以期探索在新媒体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科学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思政;创业时代;迭代;UGC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ew media major courses well, teachers should time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guidanc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strive to exert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guide undergraduates to know that new media has profoundly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media pat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urn, it aims to guide students to avoid becoming the rabble proposed by Gustave Le Bon. By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new media major cours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theory of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scientific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ew media major comprehensively.

第二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高师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研讨

作者:宋立军;张卓莉

作者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政法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广西贵港区中学,广西贵港537100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1001-6597

年:2000

卷:036

期:004

页码:77-81

页数:5

中图分类:G423.0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培养

摘要:能力培养是21世纪高师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思政专业的特点,从课程教育学的角度,对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师范生科学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重大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达到和谐的统一,进而培养出适应新世纪中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第三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课程思政”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合的实践
作者:朱丽娅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5期

        摘 要:为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例,进行教学内容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融合

        从课程思政的内涵来说,应该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学科通识等关键内容[1],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课程知识点,发掘专业课程相關的思政元素,将课程要体现的思政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本文以高职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课时教学环节设计为例,用于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一、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施

        1.教学实施目标

        让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实现理论课程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同向并行,构建课程思政、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2]。课程建设要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青年学生认知规律[3],以实现教学理念的升华,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实施的策略

        充分发挥院系教学主体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能力,提出并制定可行方案,开设教学试点课程、修订课程大纲,建设教师团队,组织并保证教学实施。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载体作用,发挥课程特色,发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4]。

        3.教学实施手段

        课程教学采取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授相关章节时,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布置课前任务,请学生收集与学习知识点相关的思政素材;课中利用一段时间介绍本课程发掘的思政元素并分析学生提交的素材,由此展开课堂教学内容并穿插思政及通识知识点;课后完成线上讨论,作业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

第四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
作者:孙建平 朱东岳 王建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1期

        【摘要】本文以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为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创新性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切入,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交叉渗透,使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顺利转化,达到全课程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程 ;思政元素 ;机械设计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ZY201801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08-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如何贯彻这个过程,就应该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本文以机械设计及基础为实施课程,从机械类热点、关键词为引导,采用融合式课堂讲授。讲好一堂课,讲好一个故事,使思政与课程实现有机融合。

        一、专业介绍

        机电类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机电装备和技术专门知识,培养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生产组织、运行维护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要承担起育人的功能,注重以專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落实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责。

        二、思政与内容有机结合

        那么如何让机械设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如何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形成价值观的共振。

        1.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首先要转变“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育人观念,专业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观,把思政教育融入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点滴的师生交往中。最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每一节课或每一章节都需要搞思政融合,而是结合专业或教学内容像讲故事一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分析清楚,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更要深切领会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

        2.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课程实施前应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调整和完善,政治性或模式化的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毫无体验。应该把灌输转为对话和互动交流,由理论讲解转为讲好一堂课,讲好一个故事,提升课程思政的时效性。

        3.挖掘思政元素

        上课前,结合专业特点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多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鼓励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之间进行直接的碰撞和交锋,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通过“科学精神”、“大国重器”和国内外机械专业相关技术的对比,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激发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和行业领域发展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要求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

        三、典型案例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一个故事,讲授前应大量收集专业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案例,注重实效,激发情感力量。教师要在专业课中寻找有关联的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社会职责、专业素养、文化自信等要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内容。同时要琢磨思政元素在专业课讲授中的隐性渗透相关的价值观。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渗透方法,以育人为导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结论

        教育的目标是为建设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更多的是要强调学生整体综合素养。就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这不仅要以课程思政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的融入课堂,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新华网, 2014-12-2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 2016-12-09.

        [3]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43-46.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3).

        [5]田鸿芬,付洪. 课程思政:
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 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作者简介:

        孙建平(1976-),男,汉族,内蒙古商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机械电子工程。

第五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步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但目前仍有不少职校,受制于原有的工作路径,使得“课程思政”变为“思政课程”,最多是“思政课程2.0版”。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合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
教师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

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课程思政”?

目前,职校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环节
最容易出现四大问题:
01
浮于表面:

部分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机械的空谈,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

02
“尬”聊“尬”讲:

“尬”聊“尬”讲:教师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生硬“尬”聊,让学生一头雾水。

03
案例雷同:

不少学校会出现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结合方式也很容易,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思政
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

04
评价标准:

部分职校课程思政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也是学校出现的一大问题。当前各地区各学校都开展了一些课程思政的比赛,说课、讲课、科研立项等,有各自制定的评判标准,如何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仍需不断探索完善。

专业课如何挖掘“思政点”? 1
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2
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3

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4
和学生一起对专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将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切入点。

5
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英文作品的选择、阅读和中外比较,提高学生思维的包容性,通过英文语词的词解和发展脉络解析,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心。

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引入思政教育,如合格的工程师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家国情怀,坚守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

电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进行类比,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
要保证稳定性,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稳定为前提,让学生们理解稳定的重要性。

第六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摘要】在提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作为有着重要教学角色地位的专业课教师,应该与思政课教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合力,促进专业课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功能 一、专业课构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寻找思政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融合的契合点,进一步完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对完善专业课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课程思政”明确提出在知识传授中注重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发挥高校立德树人主阵地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力军,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所授课程也是学生认同度最高的学科,专业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育人优势。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专业课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教师参与构建“课程思政”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丰富课堂内容、发掘思想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课育人功能的优化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推动专业课育人功能的优化转变。
第一,专业课构建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有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体性发展;又要不断增强专业课的理论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第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充分实现育人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来指导教学,将其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更为有效实现专业课教学的育人作用。第三,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入,能有效促进专业课的全面构建,同时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也大有助益。
三、实现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根本点是要求高校课程要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功能。从这一点出发,要求专业课具有多向维度的育人功能。作为高校教师,担负着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从传统讲授、单一讲授的方式转变成为多元化教育渠道,实现育人的全面性。在专业知识传播的同时,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入脑入心”。因此,专业课教师就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平时准备的教学工具、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能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辅相成,体现丰富的德育内涵,凸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所有教师履行职责、承担使命的重要表现,当前高校中,如何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发力、助力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高校而言,应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措施,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于一炉,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共同发力,实现两者互补有无。“课程思政”意味着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专业课教师所扮演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明确思政课的内容要义。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应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职责,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应坚持以育人为依托,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课
堂教学体现出教学的育人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师资方面,发挥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互动,促进双方教学能力的增长,有效完善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全面架构,也为高校多元化育人功能提供助力。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各学科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培养计划中十分必要的部分,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其中的有效融合方式,对于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思.探討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纳税,2017(12).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3]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摘要:简要阐释课程思政基本内涵,依托知网数据库,以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为筛选范围,以篇名为“课程思政”作筛选条件,梳理国内学术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的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研究提出意见,以期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现状;问题;建议 1课程思政
2019年9月9日,《人民日报》第13版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谢辉的名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题文章,向全国教育工作者传达了一种信号,那就是要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思政”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根据习主席的讲话精神,“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运用并发
挥好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和改革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格局,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产生协同效应,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思想的提出,意义重大。它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纲领,是一种办学理念,一种育才方式和一种教学方法。撰写此文,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温故而知新”。习近平主席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已过去近三年的时间。对三年来的学习和研究情况做一个整体性回顾,便于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其次,我国有句古话,叫作“行成于思”。对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效率,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很大程度上,核心期刊刊载的研究成果,更能反映特定时期内,相关研究的水平和动态。为此,文章依托知网数据库(CNKI),以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为筛选范围,以篇名为“课程思政”作筛选条件,梳理国内学术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研究提出意见。
2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以“课程思政”为题名、“精确”为相关度、“核心”及“CSSCI”为文献来源和“2019年8月31日”为时间节点,共采集到92篇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从检索到的研究成果来看,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始于2017年。为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研究动态,为推进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四个方面,对92篇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2.1研究内容 2.2研究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指的是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中,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客体所处的环境。对92篇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的研
究内容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是:高职课程思政研究13篇,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研究78篇,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1篇,占比各为14.1%、1%和84.8%。
2.3研究机构数量及分布
笔者对92篇期刊文献的署名机构进行统计,研究机构的总数约40所。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是:上海14所,浙江7所,东北4所,江苏、南京和天津各3所,湖北和北京各2所,安徽和宁夏各1所。
2.4期刊来源分布
3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文统计和分析可知,课程思政的研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发展迅速,成果也算丰硕,但从现有成果来看,问题也很突出。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实践成果少,理论讨论多。具体而言:一是论文观点虽较为丰富,但讨论不够深入,不够彻底。二是多路径或策略探讨,少实践总结。三是泛泛而谈的多,结合学科或专业实践的少。其次,前文分析指出,在研究范围方面,92篇文献主要围绕高等教育领域如高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展开,研究范围或领域过于局限。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阶段。课程思政是整个教育战线的课程思政,所以,除高等教育外,其他三个教育阶段,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的主场。第三,教育部官网2018年7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而参与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机构仅40所。巨大的差距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规模。另外,现有成果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诸如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反映出内地乃至大部地区的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相对滞后。第四,从文献来源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思政类和高等教育类的期刊占据半壁江山,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根据地。对比之下,大学学报和其他学科性或专业性很强的期刊则凤毛麟角,对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相对比较冷淡。

4建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展教育的主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有力保障,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思政又是一个新思想,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的研究尚有广阔空间。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未来的建设和研究方向,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两个“加强”。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加强开展结合学科、专业和职业的课程思政实践,总结实践模式。二是拓展研究范围。在教育战线围绕课程思政组织广泛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和鼓励各级别、各层次的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和研究,冲出高等教育领域,拓展研究范围,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全覆盖。三是以点带面,均衡发展。鼓励不同地区的教育和研究机构,通过项目合作、交流、培训、研讨等多种方式交流研究和实践经验,多方发力,提高教育战线整体课程思政能力,齐头并进,实现课程思政遍地开花。四是加强载体建设。各类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应与时俱进,寻找切入点,结合媒体自身及学科和专业特点,开辟相关专栏或专辑,组织开展相关讨论,参与并助力学科和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那么,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另外,课程思政何以持续地、常态化地进行?這些有关主体性、制度性和机制性的问题,都是今后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5结语
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政是教育战线的思政,所有的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理念,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期有效制度和机制,持续发力,使活动成为教育战线工作的新常态,最终提升办学水平和育才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2]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孙杰,常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
[4]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5]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6]陈琳.《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4).
[7]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摘要】“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社会变革对未来学生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本领技能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得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思想建设得关键阶段。高校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多元化得接收外信息和思想观念。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起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同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进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高校学生得思想政治教育,史艳芳教师认为高校所能做的就是教学改
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并“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延伸思政课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余欢欢则通过对课程教材现状、教师教学现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创新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上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研究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二)利用隐性课程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
隐性课程是间接地、自然而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以临床学习为例,此类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隐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角色定位、规则、医德、等级制度,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遭受压力烦恼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在对待病患的时候。在隐性课程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重视知识学习中精神和心灵的丰富,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意志和性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让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生命力。他坚信只有培养出明辨是非、绝对坚定性格的学生,才是统一国家、壮大国家的唯一出路。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最后在教师点评环节,再一次深层次地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

四、研究意义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改变思政课程孤岛效应,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必要途径,也是探索创新、由本及里的教學改革应有过程。在新时代下应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全方位能力素养提升,坚持正确理念,注重德业相授,树立价值观念,灌输职业精神,培育更多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有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洪杰,王振兴,钱彬,等.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2]陈宏.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9(4).
[3]武娜.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9(8).
项目名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程思政”的嵌入和隐形渗透,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价值观——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KCSZ002。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浅析 融合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浅析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