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2022-05-22 12:5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3篇

【篇1】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网购的经济学分析

———以淘宝网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型的购物形式。在我国网络购物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它能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诸多的便利和实惠,但是网络购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篇文章以淘宝网为例对我国现阶段网络购物的现状、发展原因、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购物 消费 淘宝网 经济学分析

进入21世纪,全球的信息化进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整个世界逐渐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形式,网络购物的产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

网络购物就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购物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商家与顾客互不见面,通过网络使商品信息和钱款以电子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所以,网络购物具有以下特点:商品的信息更加深入全面、减少了商品的销售成本、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和体力、消除了消费者与商家的面对面冲突、降低了商户的经营成本,等等,充分体现了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

网络购物虽然可以克服实体交易环境对消费者的障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机会和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公开性,就使得网络购物的模式与传统实体购物环境的经验模式有所不同。例如,消费者无法直接面对商家,无法事先检查商品,无法就交易条件与商家直接进行接触与沟通。因此,网络购物也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网络购物发展的原因

1.网购卖家的低成本

对于买者来说,企业的目标 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淘宝网店不需要缴纳高额的店租,也没有缴纳一般实体店需要缴纳的税费,只需要缴纳少量的淘宝管理费,通常再加上一个小仓库,一台电脑,一条网线,一笔网费,少量电费就可以开始营业了。这样,淘宝网店的会计成本将远远低于实体店铺的会计成本。

此外,淘宝网店在经济学成本中的节约更是惊人的。与会计成本相比,经济成本中多出了机会成本这一项。淘宝网店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很低廉的。首先,经营淘宝网店需要的资金较之实体店铺要低,这样,卖家就会拥有更多资金发展其他项目。其次,卖家只需将其出售的商品信息登录于网页上,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等待顾客的主动联系,这样比起需要有人看护的实体店铺来说,淘宝店主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因此店主可以在经营淘宝网店的同时进行很多项其他活动来谋取更多利益。由此可见,网店经营的总成本要低于实体店铺。这是促使网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网络购物的低价格

在总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淘宝网店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假设消费者的目标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消费者剩余,那么此时他们自然会选择购买淘宝网店的商品。因此,虽然网店商品的价格低于实体店,但其销售量却远远大于实体店。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淘宝网店的利润会高于实体店。

从供求理论方面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受商品价格的影响,较低的商品价格会促使人们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而网络购物的低价格就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改变其消费方式,转而选择更便捷和低价格的网络购物。

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网购可以为消费者节约机会成本。在炎炎夏日里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
还能使人们更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商品。这是推动网络购物发展的直接原因。

3、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

1.网购信息不对称分析。

网购中容易出现网上商品照片与实物严重不符,很多不良商家将假货当正牌商品出售等,最近几年由于网上购物维权的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通过网络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根据较于市场发生时间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

电子商务中的“事前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中的“事前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方面,卖方了解,买方不解买方只愿意支付市场平均价格来购买一种商品。那么就会导致高质量的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退出市场。从而出现“逆向选择”问题,最终导致“柠檬效应”;在买方需求特征信息不对称方面,买方了解,卖方不了解。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交易失败。

电子商务中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即道德风险。当在买方收到货物后在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会采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例如隐瞒收到货物的实际情况,拒不付款或者恶意退货,损害卖方的利益。卖方由于占有较大的信息优势,在合同达成后,很可能会用次品充当正品,给买方质量较低的同类商品代替原来买方看到的商品。由于买方无法获知此方面的信息,所以会导致不公平的交易出现。

2.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虽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如今仍不尽完善,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作为网络交易的监督人和主要支付渠道,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更丰富的支付手段和可靠的服务保证,但是由于木马病毒的存在,商家信息可能会因此而泄露,从而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网站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证。

物流发展的成熟度也是决定网上购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物流价格高,二是物流配送时间长,三是物流配送质量差。

3.网络购物中的法律问题

当前网络购物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一是责任主体难确认。在网络交易环境下,销售商一般仅就商品的品质进行介绍和对外观进行展示,而其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能否对外独承担民事责任、注册资金数目等问题却不被消费者所知晓。一旦发生买卖纠纷,责任主体难于确认。二是消费者对网络产品仅享有极有限的知情权,易引发产品质量纠纷。消费者判定品质量好次,大多仅凭传媒对产品的简介及几个简短产品画面,也就是说,完全是消费者凭着自身的感观或经验去识别和判定产品质量和性能。对众多消费者来讲,对网络产品质量、性能了解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包括因产品存在暇疵等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难免发生。三是诉讼管辖法院难确认。网络购物是出卖人发出要约与买受人接受承诺的买卖合同。但对于网络购物纠纷案件来说,要确认诉讼管辖法院不是一件易事。不仅被告住所难确认,而且合同履行地也难以确认。四是诉讼成本高、司法资源浪费严重。网络购物所涉及产品的金额大多不高,而且异地送达、调查取证等都会违背司法高效的原则。这些法律问题都制约着网络购物的进一步发展。

4、解决措施

1.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在电子商务交易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容易出现“逆向选择”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卖方应向买方传递正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号,如卖方的声誉、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水平等。卖方应该承诺“假一赔三”“7天内无条件退货”等等。

“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在电子商务交易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如卖方产品质量水平降低、买方故意延拖交款等。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让信息劣势方诱使信息优势方基于利己而守信,使信息优势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信息劣势方的利益最大化。

2.完善支付方式。

在技术标准上应该具有战略眼光,不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网关和安全认证中心,而且该努力和国际标准接轨。及早立法,确定网上银行的资格认定,规定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并严厉打击黑客犯罪行为,将网上支付纳入到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之内。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

3. 完善物流体系。

  一要加强和完善自建物流新模式。加快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产业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电子商务配送行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善的全社会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二是加强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建立起标准的信息数据库,制定物流信息系统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实现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信息互联互通。另还要借鉴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三是协调共同配送的相关企业,合理进行利益分配。这样才能缩小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4.加强对于网购的法律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涉及到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主要依靠《合同法》、《消费者区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等法律调整,而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法律、法规针对性差、适用性不强,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求。因此,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网络购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就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合同模式、权利与义务、纠纷处理机制、赔付途径等作出规定。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产品销售准入制度和网络营运商认证制度。国家管理部门应从企业注册资金、货源组织、产品质量和价格、公司信誉、网络信息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否则不得进入网络市场。另外,还要建立全国性网络购物纠纷处理机构及赔付机制。可以在基层法院设立“网络法庭”,专门受理网络购物纠纷案件。最后,要加大对发布虚假网购信息及网购诈骗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购物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网络购物的关键之路。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部分)第六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西方经济学》

案例集

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编写

2009年5月修订

案例1:“经济学治腐”:浏阳探路廉政保证金制

案例主题:机会成本 市场机制 市场失效

一个年轻的科级干部,如果不犯错误,到退休时将可以拿到7万元左右的保证金。

然而,“廉政保证金”作为一种“制度”,“游离”于法律以及党纪政纪体系之外,无法从法律和党纪政纪本身找到充分的操作依据。

4月26日至28日,中纪委监察部专员侯觉非到长沙的浏阳市进行调研,陪同前往的有湖南省和长沙市纪委的相关领导。侯觉非一行此次调研的目的是浏阳的廉政保证金制度。这项制度4年前已开始在该市试点推行。

浏阳是我国内地最早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地区。

就在侯觉非等到来之前,4月16日,浏阳市委办公室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了《〈浏阳市廉政保证金制度〉补充规定》的红头文件,明确从7月1日起,“全市所有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应加入廉政保证金制度体系”。

浏阳市纪委常委孙立武介绍,目前全市已在推行这一制度。这次补充规定主要是把原来要求所有干部加入的范围进行了调整,“集中在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腐败的主体群体。”以后将考虑在自愿的前提下将所有公职人员纳入。

经济学治腐

浏阳市纪委党风廉政宣教室主任郑小平介绍说,1987年到2001年,全市查处党员干部1442人,其中1997年至2001年平均每年查处175人,“这一方面表明腐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表明一些反腐倡廉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从2000年起,一种新的廉政保证金制度开始先后在该市人事局、检察院开始试行,在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形成了《浏阳市廉政保证金制度》及《浏阳市廉政保证金实施方案》的文件。

根据该实施方案,廉政保证金设立个人专门账户,由个人交纳和集体配套两部分组成,个人部分按本人当月基本工资的5%交纳,集体配套部分由单位按个人交存的2倍交纳。根据补充规定又调整为按级别核定交纳基数:个人部分正处级每月55元,副处级每月50元,正科级每月45元,副科级每月40元,其他干部职工每月30元,配套部分仍按个人交存的2倍交纳。如果加入对象在当地任职期内没有任何违纪违法行为,所有专户资金均属个人权益;
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将从该专户资金中按规定比例扣除,在有扣除记录的次年,不予配套交纳。

“这是用经济学手段治理腐败的一种尝试。”郑小平比较喜欢强调“经济学治腐”的概念。他认为,廉政保证金制度的设立,就是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廉洁,“要让公职人员在廉政积累的同时享受到经济积累。”

他算了笔账,一个年轻的科级干部,如果不犯错误,到退休时将可以拿到7万元左右的保证金,按照当地的工资水平,这是不小的数目,“无疑增大了腐败的成本。”

郑小平认为,这种成本不仅是经济的成本。

据介绍,浏阳市某局局长因违纪受到处罚,并被从廉政保证金里扣罚了400元。这位局长找到市纪委,要求不要从基金中扣除,希望采取另外的方式,甚至可以考虑多交罚金。“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笔公开的记录,等于就是个记号了。”郑认为,这种道德约束从某种层面并不亚于制度的强度。“制度是只有形的手,而道德是只无形的手,两者结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孙立武介绍,这一制度最初仅仅是作为反腐的一种补充手段,但目前其内涵已经有了扩展和延伸,“只要是受到了处分,就会按比例从当事人的个人账户中扣除一定资金。”而工作不作为、生活作风、工作态度、党风党纪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处分,“不是说保持廉政了不腐败了就可以安稳地拿到数万元的保证金。”

记者了解到,浏阳市出台了《干部不称职24条》,并制订了完整的公务员辞退制度,对不作为或作为不明显的干部进行了明确的制度约束。“廉政保证金制度对不作为和不称职的干部也将严格监督。”

据了解,继浏阳之后,北京、江苏等地也开始在个别部门试点。

“潜现象”浮出水面

“我们就是要让原来的一些‘潜现象’表面化,承认它的存在。”浏阳市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承认了原来官场中某些不可说的“潜现象”。

“领导干部的腐败是真实地存在的,只是有腐败机会大小的区别而已。”作为此次补充规定的制定者之一,郑小平十分明确地回答了外界有关该制度首先设定公职人员都会腐败的质疑。他认为,廉政保证金制度的设计首先就是假定人性本“恶”,而执行制度则坚持“疑罪从无”这一程序原则,确保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量免受侵害。

据了解,此次侯觉非专员调研中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配套资金的解决途径。目前浏阳的做法仍然是由单位自行解决,“在目前这种吃饭财政的现状下,单位解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郑小平介绍,目前在考虑将配套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缺乏明确的法理支持,另外,尽管浏阳市的经济在湖南省的县(市)中排第二位,但要拿专门资金来替全体干部职工配套廉政保证金,仍然不切实际。”

那么为什么仍然要全面推行呢?浏阳方面提到了另一个“潜现象”:“尽管目前是吃饭财政,也确实有许多单位常常有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出现,但不可否认,无论多困难的单位,总有部分资金是用来作为福利发放的,因此从目前设计的额度来看,交纳配套资金是完全可能的。”

浏阳市纪委有关人士还从另外的角度解释要让这一“潜现象”表面化的原因,“这些福利实际上最终都是要发到单位个人手里的,不如用制度让它进入基金,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有人对此分析,把这种“潜现象”公开化以后,会不会相反地使这种这类现象逐渐合理化?浏阳方面的答案是否定的,“承认它存在,但不纵容它,也不是只求配套资金到位,而不管资金来源,目的是要把这部分资金纳入制度体系。对费用的监管力度将加大,对某些可能出现的自收自支乱收费等情况将从严处理。”

但记者在浏阳了解参加保证金的情况时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越是效益好的权力集中的部门,越对加入廉政保证金缺乏热情,相反地,那些有职无权、自收自支能力差的部门,对此十分热衷。

浏阳纪委有关人士解释,这跟有些人将廉政保证金与福利等同有关,“关键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法理能力强制要求,只能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

质疑配套资金

外界对“经济学治腐”最普遍的疑问就是这是不是变相的福利。作为应以廉洁为本的公务员,只要不犯错误或者说犯错误不被发现,就能够拿到可观的一笔钱养老,这种质疑自然不无道理。倒是浏阳有关“潜现象”的思路,富有想象力,同时将考评的标准不只是局限在廉洁上,而是对公职人员行政过程的整体考量。但关键是,将“潜现象”揭开后,是让其继续发展还是扼制,对浏阳这样的地方是个两难命题。

有专业人士更对制度本身是否“违规”提出质疑:“廉政保证金”作为一种“制度”,有“游离”于法律以及党纪政纪体系之外的感觉,因此很难从法律和党纪政纪本身找到充分的操作依据。同时,尽管可以从理论上认同“潜现象”之说,但“潜现象”本身是否合法就值得考究。那么,廉政保证金的配套资金来源自然值得考问;
如果纳入政府财政,那么拿纳税人的钱来养本该廉洁的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问问纳税人是否同意。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大部分廉政保证金(公积金)主要用于对廉政的考评,像浏阳这样从整体政绩全面衡量的还不多,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拿到数万甚至百万计的保证金(公积金),似乎对社会公平是种挑战。湖南大学法学院一副院长认为,“在目前现状下,这种成本无疑过高,难免会让公众把此举与公务员的自利行为联系在一起。”

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此高的“回报”且具有担保性质的保证金(公积金)个人交纳的比例却如此之低,能否真正扼住腐败的“脏手”?

郑小平认为,目前关键还是无据可依,“没有办法强制推行,完全只能靠自愿。如果制度完善了,应该考虑将养老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社保内容联系起来,将这些与廉政保证金捆绑一起,那样也许就能真正起到‘保证’的效果。”

思考题:

1.怎样计算“违法乱纪”的机会成本?评价“廉政保证金”的作用。

2.在治理腐败行为方面,市场手段是否有效?如果有效,为什么?如果没有效,为什么?

3.怎样看待“廉政保证金”?能否视为 “变相福利”?为什么?

案例2:
尴尬的汽车降价

  一、降价,不再是新闻?

2003年汽车市场一片繁荣 , 降价之声虽不绝于耳 , 但终究为行业默认的价格底线所牵制而未动及全身。而今年才刚过两个月 , 蓄势已久的汽车降价风暴 , 已席卷全国市场 , 尤其是2月初 , 基本上每天都有汽车降价的消息:

今年2月5日 , 吉利轿车对外宣布全线降价4000-5000元。

6日 , 天津一汽集团宣布 : 夏利主力车型降价 , 最大降幅达10%, 降价额在2000-6000元不等。同日 , 哈飞赛马对外宣布:全系列降价3000 - 5000元 , 其最低价格为76800元。雪佛兰开拓者于9日价格又大幅下调 , 最高降幅达2000元。比亚迪汽车公司从2月10日起下调旗下福莱尔品牌0.8L排量的BD系列轿车的市场零售价格 , 最高降幅直逼5000元 , 最低单车零售价31999 。一汽大众生产的两厢轿车高尔夫 , 14日起大幅度降价 , 降幅最大达1.5万元。

东风雪铁龙从27日起 , 对旗下的主力车型富康系列轿车的价格进行调整 , 降价幅度为8000元 - 14000元 , 其中04款富康新自由人突破8万元的心理价位 , 售价为79800元。喧闹的市场明确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 今年汽车降价将是种常态 , 而不再是新闻。

二、降价,必经之路?

今年1月 , 汽车产销量整体呈现全面下降的态势。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7万和30.41万辆 , 分别比上月下降27.47% 和33.38%, 同比分别下降9.68% 和7.34% ;
1月销售前五名的汽车企业 ( 集团 ) 销量与上月相比 , 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 其中一汽集团下降幅度最大 ,为50.99%, 北汽集团下降幅度位居第二 , 为31.89%, 以下依次为东风集团 , 上汽集团和长安集团 , 分别下降25.68% 、22.80% 、 10.70% 。和上年同期相比 , 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汽车销量下降幅度较为显著,分别为31.09% 、28.94% 、 5.07% 。

与此同时 , 据国内权威部门统计 , 国内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高达30%, 而同期社会平均报酬率仅为10%~15% 。利润率如此之高 , 使得汽车降价空间巨大。同时高利润必然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汽车行业 , 潜在进入者增多使原本就硝烟四起的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不容乐观的销量, 高额利润率的存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降价打价格战成为首选, 而且势在必行。

三、降价,最佳选择?

虽然降价是汽车行业的必经之路 , 但此却并非最佳的选择。由于多方面的影响 , 汽车降价的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

首先是消费心理的影响。

2003年的市场形势显示 , 经常降价的车型未必卖得好。消费者一方面希望汽车降价 , 另一方面又担心车辆贬值太快。这样的心理使得持币观望者居多 , 车市上多少有点买涨不买跌的心态 , 甚至还一度引起了“汽车价格一次降到位”的呼吁。而那些频繁降价的车型 , 从长期看, 市场反应也太多平平。

其次是降价补偿问题。汽车行业较大范围和幅度的降价引发了不少有关降价补偿的纠纷。许多消费者发现刚买车不久 ,该车型就大幅度“跳水”, 而不得不去找经销商索要补偿。消费者气愤 , 经销商无奈 , 这样的消费纠纷 , 只有当厂商的一体化服务达到较高水平才处理得好 ;
否则 , 便会弄砸了企业的汽车品牌与企业形象而得不偿失。

其三是降价的弊端。大规模的降价必然会引发价格战 , 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下降 , 以致研发投入缺乏 , 相应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而在国际汽车市场上 , 赚钱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人把持着 ,50%-60% 的利润都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减少研发投入与汽车服务开发 , 就等于放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 放弃最赚钱的业务。尤其是在国内厂商的规模不大 , 经销网络不全, 品牌忠诚度不高的情况下降价, 使经营行为短期化, 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最后是购车贷款难度的增加。目前银行对于减少不良购车贷款的经验之一是“两头不贷”: 对于豪华进口车, 风险比较大 ;
对于特别便宜的经济型轿车, 降价贬值本来就快, 一旦出现风险 , 银行即使收回车也不值钱了。为此, 京城各大银行都制定了各种紧缩车贷政策。北京市工商银行已经把部分购车贷款的首付提高到40% ;
北京市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也表示 , 购车贷款额在6万元以下的要提高首付或缩短贷款期限。有的提高首付款 , 有的缩短贷款期限, 有的严格回访制度, 总之购车贷款越来越难。

种种事实证明,此时降价并非明智之举,而应等厂商的相关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

四、降价,准备好了吗?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降价会引起价格战 , 而价格战实施的前提是持续的成本领先 , 以及有规模效应的支撑。事实上 , 国内汽车虽然利润率高 , 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 但在不考虑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之下 , 国内汽车成本仍高出美欧20% 。

同时 , 挑起降价的厂商并非行业内规模巨大的领导者 , 业内各厂商势均力敌 , 差异化与核心定位 , 以及核心竞争力并不明确。

因此 , 可以断言 , 国内厂商还不具备打价格战的要求。

在价格战还未真的来临之前 , 国内厂商应立足于自身 , 做专做强 , 修炼内功 , 不能沉迷于系列降价游涡之中。

首先 , 国内汽车厂商应对自己有一个核心定位与战略规划。对企业所处的状态进行SWOT分析 , 即企业自身的优劣势 , 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 , 同时 , 还要关注政策导向 , 经济环境等因素 , 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如目前有关汽车新政策草案中要求 , 进口车和国产车选择不同的经销渠道 , 即不能在一个销售店同时销售 , 这项政策将会增加外商在国内独资建立营销网络的难度和风险。作为国内汽车厂商应充分利用这项利好政策 , 在外资之前抢先一步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 , 形成营销优势 , 加大日后行业内的分量。

其次 , 国内汽车厂商应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 , 致力于成本降低。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 , 国内汽车成本仍然偏高 , 加上国内的劳动力优势 , 其成本下降前景极为可观。国内企业应下大气力狠抓汽车质量 , 严格控制成本 , 在整个整车生产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考虑成本降低问题。同时 , 加大研发和管理力度 ,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品种 , 不断追求卓越的质量。

最后 , 国内汽车厂商应将核心转向更具潜力的汽车服务市场上。

汽车的利润主要来自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服务、零部件销售和金融代理服务。而目前在中国 , 独立的服务商大多小而分散。然而 , 这种格局正在逐渐被改变 , 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私人车主比例的逐步加大、汽车服务市场本身因竞争而导致的整合等因素。将可能促使服务市场上汽车用品和零部件零售业 , 这两个细分市场上出现重量极的连销经营的企业。在成熟市场上 , 如美国,Autozone 、 PepBoys等排名前五名的连锁店数量就占到全国所有零部件销售店的40% 以上 , 连日本的独立市场也出现了Autobacs等连锁汽车用品和养护连锁集团。金融代理服务也是非常诱人的。如在通用, 其90% 的利润来源于金融服务 , 而单车销售利润仅为15美元。在国内 , 消费者一向习惯于向银行贷款购车 , 可以说国内的金融代理服务还是块处女地。与此同时 , 各银行纷纷表示紧缩车贷政策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汽车厂商便可以不同于银行的行业优势向这块大蛋糕进军。

如南昌一家国内知名SUV生产厂商一一江铃陆风汽车有限公司继去年年末推出全新服务理念“移动服务战”之后 , 新年伊始又推出一项面向广大车主的“春季倾情回报”活动 , 即全车免费健康检查一次 , 每车派送一套三滤芯 , 同时, 给予政党维修优惠等。力顶降价风暴 , 注重销售服务和企业形象 , 既维护了品牌 , 又避免了降价之灾。

总之 , 作为国内汽车厂商应在加大自主研发的基础上 , 提高质量 , 并将汽车销售转向以汽车服务为重点 , 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 , 健全网上咨询购车功能。

思考题:

1.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各有什么因素决定?

2.对目前中国汽车走势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今后汽车价格整体走势如何?为什么?

案例3: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
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

二、探访北京几家顶级俱乐部,刺探现代富翁隐秘生活

一位美国资深记者说,普通中国人对北京富豪的了解,远不如了解纽约老板和俄罗斯富翁。但是作为我们“身边“的这些富豪到底有何新鲜之处?又是怎样看待婚姻和处理自己的财富的呢?日前记者在朋友帮助下,探访了京城几家顶级俱乐部,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富翁的隐秘生活。

斯先生是京城地产界有名的“大腕”,谈妥采访事宜后.他亲自开着自己那辆银灰色的 跑车来接我和朋友。车在宽阔的长安街上行驶,我们的目的地是东三环边上一个富有时尚气息的演艺吧。经过长安俱乐部的时候我对斯先生说这里管理比较严格.特别是门僮。斯先生说,是啊,出于一种对会员私密性的考虑,不是这里的会员或者没有会员引见,就进不去。

斯先生正是长安俱乐部的会员,十几万元的注册费以及一年近两万元的年费对斯先生来说是算不上多的。重要的是,他很多重要的合同都是在这里签成.给他带来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会费。在他眼里,这恐怕也是一种“花小钱,赚大钱”的方式。

走进长安俱乐部,首先在大堂见到的是一座气势不凡的“金銮殿”.富贵的气息即使跟故宫里的相比也毫不逊色。坐电梯去8层,那里有北京城最好的中餐厅之一“清樽红烛”,同时也是俱乐部里占地最大,装饰最下本钱的一个。大厅里不仅有巨幅油画”贵妃醉酒”,还有各式古典家具、古典灯饰.而一件件名贵的紫檀木屏风.更将皇家气派和优雅氛围上升到极至。中餐厅里可以吃到精致的粤菜和各地特色菜式.另外.它还拥有数十间贵宾包间.名字也很有意思:一品、双喜、三元一直到九如、十全。

俱乐部第9层包含“日本桥”日式餐厅和“那不勒斯”意大利餐厅.日式餐厅不仅有“寿司吧”.烧烤屋,还有两间原滋原味的“榻榻米”;
来自日本的厨师长据说曾经为日本皇家服务过。而意大利餐厅则可提供品味纯正的意大利菜以及酒水。

问到这些地方的消费价格,斯先生说,俱乐部里有几款独创的菜单.都是根据全世界最好的食谱采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的.价格从人民币8888元至48888元不等。当然,如果作为嘉宾.在这里和一位会员卡号排名前100位的会员共餐.就不用支付15%的服务费。

此外,俱乐部里还有会员酒吧、图书室等。宴会设施可容纳一两百人同时用餐或是举办鸡尾酒会.一般用于商务午餐会、晚宴、新品展示会和签字仪式等等。康乐设施有室内乒乓球馆、保龄球馆,壁球馆和两个位于十楼的室内空调网球场;
此外,游泳池和冲浪按摩池、水疗健身池.健康舞室,小型电影放映厅以及儿童活动中心也在地下二三层无一例外地提供。

斯先生说,加入长安俱乐部须经过他们的资料审核.中国企业家入会基本条件包含:45—55岁之间的男性,是企业的“一把手”,公司资产至少在5000万以上,要有国际化的意识,最好会说英语。所以在此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国内著名的企业家,包括经常在媒体上曝光或是比较低调的。

“长安俱乐部“总共近1000名会员,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能准确无误地喊出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还能知道你的一点爱好,这些被照顾到的细节让人觉得很舒服。而且作为会员.还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某人是不是会员,并可以得到与之相识的渠道.拓展人脉关系。

三、一次购进20辆悍马:山西煤老板的买车攀比

在山西曾经有个轰动一时的新闻———山西的煤老板们一次集体买进了20辆悍马;
在太原,一位老板,一人拥有3辆不同颜色的劳斯莱斯。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山西私人拥有宾利、悍马、劳斯莱斯等顶级豪华车的数量已经突破100辆。对于一个人口3300万,人均GDP排名中部六省第四的省份来说,这样的密度是罕见的。

山西因煤而富,出现了众多家产以千万计的富豪,这些山西煤老板都喜欢到北京去买车。“大多山西人一直把北京当作天堂,认为在北京购物带有皇家气息。” 1999年以来的北京国际车展,每届都有神秘观众买走豪华展车的新闻。有山西媒体同行透露,大多数都是被山西的老板们买走的。

据记者了解,山西各商界老板(含国企)以奔驰、宝马为多,为了方便跑山路同时还配有越野型车。而且分布在全省各地市、县区的煤矿老板,通常情况下一人拥有多辆豪华车。另据山西省交警总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豪华车在山西的具体区域分布情况:太原以奔驰、宝马居多,还有天价的劳斯莱斯;
大同以宝马、凯迪拉克为多;
吕梁、孝义以悍马为多;
而在灵石与临汾一带有宾利。

据山西当地人讲述,这些暴富起来的煤矿老板们,大多只有小学文化,自幼家境贫寒,在煤矿效益不好的时候,靠借钱或贷款把煤矿买下来经营。后来,随着国家煤炭资源的紧张、煤价的一路飙升,经营效益就会立现,有的一天就有近十万,甚至近二十万的收入。

这些靠煤矿暴发起来的富翁,分布在全省各地,如吕梁、离石、孝义、大同、朔州、忻州、古交、娄烦、运城等县市。凡是有煤矿的地方,就有一批靠开煤矿而暴发起来的富翁老板。随之,也就有大批豪华车的出现。

顶级轿车在山西的保有量迅速增长。一方面,反映出山西经济的特殊性,有一批依附煤炭产业的顶级轿车消费人群。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凸显出一部分人的炫耀性消费心理。

山西最大的汽车销售商之一的山西新世纪宝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们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山西市场上的汽车消费已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拿典型豪华车来说,奔驰约有700多台,宝马300多台,劳斯莱斯6台,奥迪、凯迪拉克100多台,宾利、悍马也有10多台。雪佛兰更是司空见惯了。

四、后记

近年来,相继有众多“问题富豪”落马,引起了国内一部分人士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担忧。人们担心这些购买奢侈品的金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转轨期间涌现的这部分“转轨富豪”几乎全都是“问题富豪”。他们财产的真实状况虽然扑朔迷离,但总的来说其来源一直让人怀疑。带着“与生俱来的原罪”,他们没有把财产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而是以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引来了至今争论不休的“中国人仇富心理”。

富豪的光鲜生活离我们总是还有很多距离;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去窥探一下富豪的生活方式总有某种猎奇的成分在里面:那些富丽堂皇的住宅,那些珠光宝气的宴会,恐怕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到达的梦想。但是今天我们作这一个案例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羡慕而嫉妒的目光,了解是为了消除神秘的光环。从一个社会角色分工来讲,富豪和我们是一样的社会一分子,不同的只是彼此的社会分工以及因为分工不同所连带的生活方式罢了。他们一样为他们的那个层次的生活而奔波,为了他们的感情而困扰,一样要教育小孩.处理家庭关系,与我们并无所异。当一种生活方式慢慢习惯成自然,那么吃酱菜和吃鲍鱼的区别仅是吃下去的分子结构有所不同。至于心态,大约也是差不多的:我们指望着哪天大啖鲍鱼,他们却把稀饭酱菜当作奢望:你觉得矫情?我也觉得。可我相信那是真话。

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案例4:
“标王“陨落

1994年底,中央电视台推出黄金时段“5秒标版“广告招标,首年孔府宴酒以3079万元中标,1995年”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用语。1996年山东临枸县秦池酒厂抛出6666.88万元夺取标王,使秦池酒迅速成为中国白酒市场上最为显赫的新星。据秦池酒厂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5倍以上。1997年,尝到甜头的秦池酒厂开出3.2亿元的天价再次夺得标王。结果在自以为找到“发展捷径,制胜法宝”上跌了跟头,广告费无法兑现,并且引出了一场“秦池勾兑风波”。

1999年11月,山东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一个民事裁定:将曾两度夺得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桂冠的“秦池”注册商标予以冻结,并面临拍卖的可能。1998年,“爱多”以2.1亿元夺得新一年的标王,结果步“秦池”后尘,因欠蓝火科技巨额广告费,最后将“爱多”商标独家使用权转让给蓝火科技。不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下苦功,而拼尽血本在中央电视台大放“广告卫星”,昙花一现,自掘陷阱,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题:

1、运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剖析“标王”现象。

2、运用规模收益递减法则剖析“标王”现象。

3、结合实际,谈谈企业应如何充分利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经济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应该怎样做会更好?

案例5:
“没有成本”的烧鸡

一个星期天,北京一名大学生去附近自由贸易市场,看到一个用蛇皮袋卖烧鸡的保定个体户,便攀谈起来。

大学生:这烧鸡怎么卖?

个体户:一斤五快五(11元/公斤)

大学生:你跑这一趟能赚多少?

个体户:不多,也就1000元左右。

大学生(估计两大蛇皮袋烧鸡不过100公斤):我问的不是卖多少钱,而是赚多少钱,得刨去成本。

个体户:我没有成本。

大学生:不可能!这些鸡总不会是偷来的吧?

个体户:这哪能呀。听说我做烧鸡到北京卖,孩子他叔、姑、舅、姨把能杀的鸡都送过来了,没花钱。

大学生:烧鸡总得烧,你买煤或买柴花了多少钱?

个体户:柴是我自己从后山砍的,也没花钱。

大学生:坐车到北京,总得花钱吧?

个体户:我自己骑自行车驮来的,也没花钱。

大学生:那总得有地方住吧?

个体户(指指摊位):就一两夜,在铺板底下凑合凑合行了,也没花钱。

大学生:那你总得吃呀?

个体户(拍拍口袋):自己做的馍,也没花钱。

大学生(大讲机会成本):你虽然没有财务成本,但有经济成本!

个体户(似懂非懂):反正我没花钱,卖多少就赚多少。

思考题:

1、个体户的观念中什么才是他的成本?

2、大学生理解的成本都有哪些?

3、本故事中财务成本和经济成本是怎样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案例6: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为了实现“市长保证菜蓝子”的诺言,许多大城市都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场,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场反而竞争不过农民养鸡专业户或老太太,往往赔钱者多。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在鸡蛋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中如果供大于求,整个市场价格低,养鸡可能亏本。如果供小于求,整个市场价格高,养鸡可以赚钱。

    但在长期中,养鸡企业(包括农民和大型养鸡场)则要对供求作出反应:决定产量多少和进入还是退出。假设由于人们受胆固醇不利于健康这种宣传的影响而减少鸡蛋的消费。价格下降,这时养鸡企业就要作出减少产量或退出养鸡业的决策。假设由于发生鸡瘟,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原有养鸡企业就会扩大规模,其他人也会进入该行业。在长期中通过供求的这种调节,鸡蛋市场实现了均衡,市场需求得到满足,生产者也感到满意。这时,各养鸡企业实现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成本)与收益相等,没有经济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完全受市场支配。由于竞争激烈,成本被压得相当低。生产者要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及时的反应。换言之,在企业一点也无法控制的市场上,成本压不下来或调节能力弱,都难以生存下去。大型养鸡场的不利正在于压低成本和适应市场的调节能力远远不如农民养鸡者。在北京鸡蛋市场上,大型养鸡场就斗不过北京郊区和河北的农民。

    大型养鸡场的成本要高于农民。在短期中,养鸡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鸡舍、蛋鸡、管理人员等)和可变成本(鸡饲料、劳动等人大型养鸡场的固定成本(现代化养鸡设备和从场长、党委书记到职员的众多管理人员)远远高于农民(农民养鸡的固定成本除蛋鸡外其他很少)。甚至农民的可变成本也低(用剩饭菜等代替部分外购饲料,自己的劳动也可忽略不计)。这样,当价格低时,大型养鸡场难以维持或要靠政府财政补贴,而农民养鸡户却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长期中,大型养鸡场每个蛋的平均成本也高于农民,因为现代化大量养鸡带来的好处并不足以弥补巨额投资和庞大管理队伍的支出。农民则以低成本和低价格占领了鸡蛋市场。

    大型养鸡场的市场适应能力也不如农民。当供大于求价格低时,农民可以迅速退出市场,不会有多大损失,大型养鸡场停产则很困难。现代化养鸡设备闲置下来比不用鸡窝的损失大得多。解雇管理人员比老太太不养鸡有多难?在供小于求价格高时,大型养鸡场的产量要受设备能力的限制,但有什么能限制农民多养鸡呢?

在鸡蛋市场上需要的是“造小船成本低”和“船小好调头”。庞然大物的大型养鸡场反而失去了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且,即使就是将来农民养鸡也现代化了,也仍然是农民养鸡业的进步,难以有大型企业的地位。这是行业生产技术特点决定的。你听说过美国500强企业中有养鸡公司吗?或者说,你听到过什么有名的养鸡场吗?这类企业本来就应该是“小的是美好的”。

思考题

1、同样是养鸡,大型养鸡场为什么养不过老太太?

2、大型养鸡场应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案例7:
垄断竞争下的差异化战略

产品差异化是垄断竞争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并非完全可替代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差异化包括产品本身的差异和人为的差异,后者包括了方位的差异、服务的差异、包装的差异、营销手法的差异等等,企业往往希望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刺激产品的需求。

1.产品的原材料——潘婷洗发水宣称成分中有70%是用于化妆品的,让人不能不相信其对头发的营养护理功效。舒蕾现下推广的“小麦蛋白”洗发水也是在试图通过原料成分来加强产品的价值感。

2.产品的手感——TCL电工通过李嘉欣告诉大家“手感真好”,因为手感好也是消费者自己判断开关质量的简单而又重要标准。

3.产品的颜色——普通的牙膏一般都是白色的,然而,当出现一种透明颜色或绿色的牙膏时,大家觉得这牙膏肯定更好。高露洁有一种三重功效的牙膏,膏体由三种颜色构成,给消费者以直观感受:白色的在洁白我的牙齿,绿色的在清新我的口气,蓝色的在清除口腔细菌。

4.产品的味道——牙膏一般都是甜味的,可是LG牙膏反而是咸味的,大家觉得这牙膏一定好。那么,如果有种苦味的牙膏呢?大家还会觉得好,这就是差异化的威力。

5.产品的造型设计——摩托罗拉的V70手机,独特的旋转式翻盖成为其最大的卖点。

6.产品功能组合——组合法是最常用的创意方法。许多发明都是据此而来。海尔的氧吧空调在创意上就是普通空调与氧吧的组合。白加黑也是一种功能的分离组合,简单的功能概念却造就了市场的奇迹。

7.产品构造——“好电池底部有个环”,南孚电池通过“底部有个环”给消费者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让消费者看到那个环就联想到了高性能的电池。海尔“转波”微波炉的“盘不转波转”也是在通过强调结构的差异来提高产品价值感。

8.新类别概念——建立一个新的产品类别概念。最经典的当属“七喜”的非可乐概念,这里不再多言。

9.隐喻的概念—一瑞星杀毒软件用狮子来代表品牌,以显示其强大“杀力”;
胡姬花通过隐喻概念“钻石般的纯度”来强化其产品价值;
白沙烟用鹤来表现飞翔、心旷神怡、自由的品牌感受。

10.事件概念——相信全国人都知道海尔的“砸冰箱”事件,直到多少年后,海尔还在不厌其烦地经常拿出来吆喝几声,该事件为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事件概念的传播也是威力巨大。事件营销要注意把握时机,如能与社会上的热,最话题联系起来,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3年的一大热点当然是神五飞天,“蒙牛”及时“对接成功”,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形象,是近年来少见的优秀事件营销传播案例。

11.广告传播创意概念——“农夫果园摇一摇”,“乐百氏27层净化”,“金龙鱼1:1:1”都属此类型。

12.专业概念——专业感是信任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建立“定位第一”优势的主要方法。很多品牌在塑造专业感时经常直称专家:方太——厨房专家;
华龙——制面专家;
中国移动——移动通信专家。

13.建立“老”概念——时间长会给人以信任感,因此,诉求时间的概念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时间的概念感觉越老越好,如玉堂酱园——始于康熙52年,青岛啤酒——始于1992年。

14.产地概念——总有许多产品具有前列的产地特点,如北京的二锅头、烤鸭,山东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还有我们常说的川酒云烟等。提炼这些地域特色强烈的产品的地域概念显然是很有效的方法。如云峰酒业的“小糊涂仙”、“小糊涂神”、“小酒仙”等都在说“茅台镇传世佳酿”。“鲁花”花生油说“精选山东优质大花生”等。

15.具体数字概念——越是具体的信任感越强。因此,挖掘产品或品牌的具体数字也是常用的方法。“乐百氏27层净化”、“总督牌香烟,有20 000个滤嘴颗粒过滤”等都是该方法的应用。

16.服务概念——同样的服务,但如果有一个好的概念则能加强品牌的美好印象。比如海尔提出的“五星级服务”也为其“真诚到永远”做出不少的贡献;
另外还有“24小时服务”、“钻石服务”等都是不错的服务概念,在加强品牌美誉度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思考题:

1、在垄断竞争理论中,产品差异化有什么意义?

2、从以上案例中,你能否总结出显示企业决策中的差异化的类型?都有哪些类型?

3、现实中,哪些企业很需要进行产品差异化?哪些企业不需要?请你论述这些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一些产品差异化的例子来吗?我国企业进行差异化有什么特点?

案例8:新经济时代的微软反垄断案

2001年11月2日,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对于美国司法部、微软及其竞争对手来说,却是一个有苦有甜的日子。这天,司法部和微软达成的结案协议书送达联邦法院后,联邦法官科林-科特利迅速批准了该解决方案,微软和司法部握手言和,长达几年的微软反垄断案总算尘埃落定。尽管多数分析家认为,11月2日的结案协议书代表着微软的一大胜利,微软终于逃过被分割的一劫;
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事情看来并非如此简单,透过微软反垄断案,后面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求解。

微软真能高枕无忧?

微软虽然逃脱了被一分为二的命运,但它从此真能高枕无忧?

本次反垄断案,是美国政府五十多年来掀起的最大一起针对企业的反托拉斯案。1998年5月,联邦政府司法部协同包括美国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亚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8州1市,以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为由,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公司推上了法庭。然而,在11月2日联邦法官科林-科特利批准了微软和司法部达成的反垄断案解决方案后,和美国联邦政府共同状告微软的18州1市却出现分裂,其中包括加州和华盛顿市在内的9州1市,认为司法部和微软的协议不足以抑制微软的垄断倾向,难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决定继续和微软较量下去,但目前还不知道这9个州是否会对科特利的判决进行上诉;
而其他9个州则认可了微软案的协议,打算从此偃旗息鼓。

尽管如此,微软的竞争对象、电脑制造商Sun微系统公司却表示,它将不会就此罢休并且将继续把微软反托拉斯案抓住不放,虽然在反对微软实施垄断行为时遇到法律挫折,它还是将力劝各州对该案提起上诉。

现在来看,即使9个州和Sun公司上诉,微软被拆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即便这样,微软也不能像过去一样无视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警告而为所欲为了,也就是说,微软从今以后并不能高枕无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2001年美国上诉法院7位法官对微软作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司法判决还存在,这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一样,随时悬在微软的头顶上,只要微软以后重犯前科,这把达摩克利斯剑就会刺向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为防止微软的垄断行为,司法部在和微软达成的协议中,对它设置了多方面的限制:一是微软得向其他公司公开其部分计算机代码,使这些公司能设计和视窗兼容的软件,其中包括为服务器设计软件的公司,这一协议条款将防止微软利用视窗对服务器市场进行垄断。二是协议要求微软不得干涉计算机制造商选择什么样的软件,除非这些软件和视窗有技术上的冲突。三是为了保证反垄断措施的实施,司法部有权检查微软的代码、企业内部文件、账户以及相关的记录等。四是司法部还将在微软总部设立一个3人专家委员会,专门监督微软对协议的执行情况。专家由微软和政府各选一名,另一名由双方协商挑选,委员会的费用由微软全部支付。司法部和微软还商定,这一协议有效期5年,届时视情况可延长两年。

正因为有这些“紧箍圈”,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才会在法院判决后信心十足地表示,司法部将“强烈保证”微软遵守解决方案,密切关注微软对各条款的执行情况。

美国反垄断法的转向

但是,微软毕竟成功地逃脱了被分割的命运。所以,人们也就自然要问个为什么。

其实,从1990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对有关微软垄断市场的指控展开调查算起,美国政府对微软的反垄断行动已历时10年多,其间白宫两易其主。根据司法部的指控,杰克逊法官曾于1997年年底裁定,禁止微软将其网络浏览器与“视窗”捆绑在一起销售,但第二年5月上诉法院驳回了杰克逊的裁决。于是,司法部和18个州1市于1998年5月再次将微软拖上被告席,这一次微软险些被分拆为两家公司。2001年6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去年6月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从事了违反反垄断法的反竞争商业行为的裁决。上诉法院要求地方法院指定一位新法官重新审理这一历史性的反垄断案。

微软的命运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戏剧性的转折,客观地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大企业有密切关系的共和党总统布什在2001年入主白宫及阿什克罗夫特掌管司法部;
二是微软有强大的律师团和顾问团,因此,也就有向国会和法院进行强大游说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专家们认为,更主要的,是美国的反垄断法发生了变化,即从过去的维护价格竞争转向新经济时代的促进创新。

美国的反垄断工作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0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在此后的100多年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系列补充性法案来加强反垄断工作,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政府反垄断的基础。美国的反垄断法适用于几乎所有行业和公司。反垄断法禁止3类违法行为:阻碍交易的行为;
有可能大幅降低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企业兼并;
旨在获得或维持垄断地位的反竞争行为。美国政府实施反垄断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保护经济自由和机会”。

从美国的反垄断法来看,虽然通过“不正当行为”维持或获得垄断地位是违法的,但一家公司拥有垄断地位或企图获得垄断地位并不一定违法。所以,垄断行为如果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就构不成拆分的理由。这实际上就等于说,在新经济时代,用拆分来破除垄断已经落伍。因为在新经济时代,网络科技具有高竞争性及快速更新换代的特点,任何领先的技术都将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所代替,在高速增长的科技领域,垄断往往是一时的事情。

而在法官们的眼里,微软是新经济的代表,新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微软也是以创新为武器来为自己辩护的,比尔·盖茨在法庭上说,美国的反垄断法是为了保护竞争机制而不是保护竞争对手,反垄断法不反对通过正常竞争获得的垄断地位,而是反对运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得或者巩固垄断地位。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拆分是由于它的垄断地位是通过美国政府的特殊政策确立的,而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地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

有关专家指出,与美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反垄断案相比,微软案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微软基本上是靠自我发展起来的垄断公司;
而在1911年和1984年分别被分拆的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则都是靠并吞竞争对手成为各自行业的“巨无霸”的。其次,微软的发展是以知识产权和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如果“视窗”软件多年一贯制,可能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再次,微软虽然对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拥有绝对垄断权,但并没有利用这一垄断优势无理地抬高价格,其网络浏览器开始时还是免费赠送的。此外,这是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反垄断案件,其结局很可能成为今后高技术领域反垄断案件的一个判例。

因此,针对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美国司法部打出了“推动创新”的旗号。在杰克逊2001年作出分割微软的判决前夕,当时的司法部长雷诺表示,对微软采取反垄断行动是为了创造竞争环境,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这种观点得到不少反垄断问题专家的赞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反垄断问题专家罗伯特·利坦认为,在美国的绝大部分行业中,创新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微软一案必须具有开创先例的价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创立者保罗·罗默同样支持对微软采取反垄断行动。他认为,创新是决定消费者福利的最重要因素,而竞争比垄断更有可能带来创新。

保持创新的活力是美国经济能否继续领先于世界的关键,近几年来,美国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竞争政策重点转向促进创新。可以说,正是为了重振信息产业,促进科技发展,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分拆微软。

不过,在美国经济学界,对反托拉斯法质疑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的反垄断措施经常是对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利,哪怕企业的支配地位是通过高效和低价取得的;
而在现实中,企业垄断与否,企业到底是推动了竞争还是抑制了竞争很难判断。比如,著名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多年来,我对反垄断法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刚入行的时候,作为一个竞争的支持者,我非常支持反垄断法,我认为政府能够通过实施反垄断法来推动竞争。但多年的观察告诉我,反垄断法的实施并没有推动竞争,反而抑制了竞争,因为官僚总舍不得放弃调控的大权。我得出结论,反垄断法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所以最好干脆废除它。”美国经济学界的另一大亨、价格理论大师阿曼·阿尔钦说:“我想根本没有经济学家会支持司法部对微软的起诉,至少我没有见过。”的确,对于当年曾困惑大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甚至对于微软的捆绑销售究竟是垄断还是竞争行为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能令人折服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微软案结果如何,它必然对美国反垄断政策的走向产生影响。

总之,随着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卷土重来,在新经济时代,被奉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守护神的反垄断法也在寻求改变。微软案正集中反映了经济学家们对此问题的反思。

思考题:

1、 请你概述垄断状况下的非效率表现。

2、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起诉微软?为什么历时十年的美国政府对微软的调查起诉最后不了了之?

3、 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反垄断和科技进步的关系?

4、 谈一下你对目前我国的反垄断的评价。

案例9:浙江长兴全面整顿耐火材料行业

浙江省长兴县现有耐火企业163家,2002年,全县耐火产业年产值达5.2亿元、贡献利税7124万元。今年上半年,耐火业在长兴工业税收贡献排名中,仅次于水泥业。

  耐火企业不仅给长兴人造饭碗,而且还为该县带来荣耀。然而,12月17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从12月20日起至2004年3月10日,耐火企业燃煤倒焰窑一律停产整治,明焰隧道窑、多孔窑一律整改,改造后废弃的烟囱一律拆除。

  作为长兴重要的支柱产业和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为什么会遭此“厄运”呢?政府牺牲利税,要换回什么呢?

  长兴耐火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耐火企业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的现状却无法回避。政府要砸这块“牌”也正是缘于此。

  不久前,当地媒体公开环保部门的一项调查——长兴县163家耐火企业,年燃煤50677吨,排出烟尘2000多吨、二氧化硫8000多吨。

  耐火产业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压力,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一块“心病”。长兴县政府副县长沈佳明在一次会议上说,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已引起群众上访不断上升,仅今年县有关部门接到的环境污染投诉就有447件(次)。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来长投资考察的外商一直对此颇有微词。

  长兴耐火产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实际上早已伤病缠身。而这些伤病也正是导致高污染的根源。近年来,长兴耐火产业初步形成了四大类产品同时支撑发展的产业格局,然而仍有七成多的企业仍旧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工艺和燃煤倒焰窑进行加工生产。加上选址随意,缺乏规划控制,长兴现有的耐火企业分布在13个乡镇,而且大多在交通干线附近或城乡接合部,遍地是烟囱,处处冒浓烟,给长兴形象严重抹黑。160多家耐火企业中,有很多甚至是“一座窑,几个人”的家庭作坊,由此造成的竞争,直接导致价格上的“肉搏”,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污染治理只能摆在一边了。

  据已出台的整治方案,长兴县政府将鼓励现有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优势重组。设置耐火企业准入门槛,对县政府划定保护区、旅游区及“三沿一部”地区1000米内如新办、扩建耐火企业,一律叫停;
凡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新办耐火企业,一律叫停,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新办耐火企业要到规定区域集聚。

  面对限期整治,长兴163家耐火企业基本上都表示愿意投入“自治”,并以烟尘治理为契机,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工艺,加快推动长兴耐火产业驶上良性发展轨道,使整个产业真正实现“脱胎换骨”。

  长兴县敢于对工业支柱产业动真格。政府致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决心,让当地群众和外来投资商对长兴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看到了希望。洪桥镇一位镇干部说,环境不断向好,投资创业者信心大增,这将为长兴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机遇,这是“销烟”的远期收获。

思考题:

1、作为长兴重要的支柱产业,耐火产业为什么会遭此“厄运”呢?

2、政府牺牲税收利益、要换回什么呢?

3、政府行为是否合理?

案例10:
杭州快速公交缘何引起争议

2006年4月23日上午,一条金黄色的“绸带”出现在杭州环城北路上,从公交集团向艮山门方向延伸。近前细看,“绸带”原来是由一块块高8厘米、宽15厘米、长1米的道板组合而成。这些道板如此一设,就把快速公交专用道从机动车道的滚滚车流中“软隔离”了出来。沿着这条金黄色的“绸带”和同样黄色的专用道标志线,快速公交一号线开始了它的试乘首航。 这条公交线全长28公里,它东起杭州下沙高教东区,西至黄龙公交中心站,设计平均运送速度28公里/小时。每张票价为4元。

据了解,这是国内最高档次的公交车,当地政府共投资2个亿购进48辆快速公交车。这种公交车车长18米,额定载员160人。 除了车身长以外,快速公交车的高度、宽度(宽2.5米,高3.2米)都要超过普通公交车。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所使用的公交车设计前卫,线条流畅,车内的装备也非常高档。最高时速可达75公里/小时;
车身两侧在春秋季不开空调的情况下可强制通风换气,保证车身空气质量。人性化的是,快速公交多了“母子座”和无障碍通道和盲道。

对杭州快速公交争议的焦点是它的隔离标记(即分道器),有4.8公里铺设了分道器,约占总专用车道的1/6,材质类似塑料,表面有黄色反光漆。有关数据显示:从4月26日快速公交上路到5月底,因隔离墩而发生车祸已近30起,有的是严重的车祸。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杭州市多名政协委员也提交书面报告要求拆除公交分道器。

有关部门对此作出的反应是,分道器是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实施的,作为快速公交运行的保障,分道器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期内不会完全拆除,但是随着快速公交一号线的成熟,将逐步用黄线替代分道器。

争议的最大焦点是道路资源的浪费。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边是排成长龙的车队,而身旁仅隔一条黄线的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却空空荡荡,可谓是快了一道慢了十道。杭州的快速公交系统还处于建设初期,上座率和班次密度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条公交线便占用了一条车道,实在有些资源浪费之感。而杭州市交警部门认为:在城市现有道路资源的情况下,要缓解出行难,首要的是发展公交,用市场手段来调节城市中心道路拥挤的情况。在国家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城市人群消费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用限制城市小车牌照来限制小车数量增长,这样的行政手段不现实也不科学。但城市道路资源与小车增长数量又有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尽量让在市区通行尤其是早晚高峰通行期间,让人们多选择公共交通。比如通过道路专用的形式,让人们在自己开车时觉得开车上路到不如坐公交顺畅。

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漏:
2010年杭州将开通9条快速公交线路,全长预计160余公里,届时,杭州将形成快速公交为骨干的公交线路网络。

一些专家同时指出,对“公交优先”的理解不能过于死板,应该结合杭州的具体情况。如在一些交通拥挤的路段,不宜采用公交分道器设置专门的快速公交车道,可以根据时段灵活处理,在快速公交班次密度低的非高峰时段,允许其他车辆进入快速公交车道,或者将快速公交车道变为公交车专用道,允许其他公交车行驶,让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分流其他车辆,减少拥挤。

思考题:

1、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2、公交优先的意义何在?

案例1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

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10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
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这样算下来,园方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赔钱,何况还有那么多厂家的支撑。消费者算算,也比60元一张门票值,因为,有些游客只是参与部分娱乐项目的消费,甚至只是乘晚间出来纳个凉、吹吹风,尤其是三口之家,更是觉得这样划算,总共花30元就能享受凉爽的空气、新鲜的啤酒、精彩的演出、美丽的焰火、免赠的礼品,太实惠了!厂家更精--做了广告,推销了产品,还培育了潜在的消费群体。总之,大家都赚了。

好事能否成为常态

苏州乐园这次大大降低门票价格以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降反升,特别是前者,上升的幅度极大。可惜,10天一晃就过去了,闻讯而来的许多游客感到很遗憾:园方干吗见好就收呢?

园方市场促销部的人员表示,这样的好事,他们也希望能够持续下去,进而成为一种常态,但还是缺乏信心。如果长期实行低票价入园,可能会带来一时繁华,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影响,因为,潜在的消费被提前实现。另外,这次活动成功了,不等于说以后类似的活动就一定也会成功。还有,乐园的娱乐项目,几乎都是参与性的,游客太多,势必影响游乐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乐园的声誉。

但是,没有人气就没有市场。眼下一些主题公园经营不景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辄好几十元甚至过百元的门票把普通消费群体吓走了。从这个角度讲,如何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主题公园来,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降低门槛以后,来的人肯定多了,这应该不成问题。会不会把门挤破?未必。低价位门票成为常态后,游人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乐园方面的有关信息,来调整游乐的时间。至于潜在消费提前实现的问题,也未必。据园方介绍,到这里来的,有40%的回头客。那么,如果实行10元门票制,怎么就肯定说没有更多的回头客呢?乐园活动的形式可以经常变化,游乐的项目可以经常出新,促销的地域范围也可以扩大……能不能换着花样持续制造新卖点,有效地吸引新老游客,体现着一个娱乐企业经营能力的高低。此前,苏州乐园曾对三口之家推出390元/张的家庭年卡,结果一下销了1万多张,50元/张的学生双月卡也很抢手,说明合理的让利,会得到市场回报。

专家指出,苏州乐园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以参与性为特征的现代化乐园,投资5亿多元,运行成本也比较高。这样的景点尚且有降低门槛的成功实践,那些众多以简单的观赏为主、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十分有限而门票价格又高居不下的主题公园,恐怕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别忘了,降下入园门槛的高度,受益的是消费者,也是娱乐企业自身。

无独有偶,在北京,北京故宫等世界遗产景点将调高票价也遭专家质疑。北京现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分别是故宫、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和十三陵。据介绍,这些大都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但与外地的一些文化遗产地和北京其他热门旅游景点比,票价总体偏低。如八达岭长城目前的淡季票价为40元,旺季票价也仅是45元。门票价格不高,既不利于提高景点旅游接待水平,也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以故宫为例,黄金周期间日接待客流量曾达到12.5万人次,远远超过了接待的极限。

公园管理方赞成调高

天坛公园文化科科长蒋世斌介绍说,近几年来天坛公园的门票有小幅上调,现在定价1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游人量,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公园的管理,但是目前仍未能达到预期中的水平。他表示,适当上调门票价格很有必要。

对于票价上调,八达岭特区新闻中心的张先生也持赞成态度。

专家认为调高票价无益

对于本次世遗景点票价调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著名的区域旅游规划专家吴必虎表示,调高票价不一定有益。

他认为,价高不一定能限制客流量。因为长城故宫是外地人来京游览的首选,人家坐飞机火车已经花了几百上千元了,门票就是涨到100元他们还是会去。如从需要经费来维护这方面讲,也不必要提高票价,因为这几大景点基本不缺经费,国家文物保护部门会拨款。再有,提高票价就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的说法也不科学。因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门票收入将重点用于文化遗产的继续维护和保护,而非旅游接待水平。

他还建议,北京应该像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免费观看制度,为迎接奥运国际游客做一个好的尝试。

思考题:

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

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

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案例12:信息不对称——西瓜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故事,讲的是商人卖的货物表里不一,由此引申比喻某些人徒有其表。在商品中,有一大类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商品的内容很难在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人们或者看不到商品包装内部的样子(如香烟、鸡蛋等),或者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如录音、录像带)。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情况。这种情况被经济学称为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这时卖者很容易依仗买者对产品内部情况的不了解欺骗买者。在实际中,不仅出现过“败絮其中”的情况,如在最初的农贸自由市场中,有人用土豆外面包一层泥灰冒充松花蛋,而且出现过“毒药其中”的事情,如竟有人在劣质白洒中掺上“敌敌畏”当作“茅台”卖,至使饮用者中毒身亡。这些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更多的是以次充好,从中牟取暴利。据说,前些年甚至在高级宾馆或国营大商店买的茅台酒,也不见得货真价实;
伪造的云烟和外烟到处泛滥;
假富士胶卷也曾大行其道。如此看来,消费者的地位相当脆弱,对于掌握了“信息不对称”武器的骗子似乎毫无招架之术。

西瓜也是一种具有信息不对称特征的物品。卖西瓜的摊主一般都有丰富的选瓜经验,而一般消费者则是挑瓜的门外汉。尽管摊主有时会在称完西瓜重量后,在瓜上切一个三角口给顾客看,但一般只有回家切开以后,才真正知道瓜皮里的内容如何。这样一来,岂不是消费者总要冒吃坏瓜的风险吗?其实不然。我就总能吃上好瓜。

每到夏天,我家附近总有若干个瓜摊。开始时,我并不会特意到哪个瓜摊去买瓜。但我逐渐发现,有一个瓜摊的摊主与众不同。每次买完瓜,他总是说,“如果回去切开后不沙不甜,尽管拿回来换;
别因为瓜不好以后就不到我这来了。”我还真是换过瓜。甚至有一次换瓜时间与买瓜时间相隔了一个礼拜,他也认了账。我于是就总到他那里买瓜。这样,整整一夏天,我吃的都是最好的西瓜。而他也并不会吃亏,因为拥有了包括我在内的一群忠实的顾客,他的生意很是好作。

人们常说,“吃亏上当就一回”。这并不是说,这次喝了假“茅台”,下次就一定能够辨别茅台酒的真假;
而是说,人们总会记得,他们是从哪里、从谁那里买的伪劣产品,下次不会再到那里去买了。具有“信息不对称”性质的商品的真假优劣不好辨认,卖这些商品的人却好辨认。人们的买卖活动其实是通过同人打交道而实现物品转移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对人(或由人组织的企业)的品质的辨别来辨别商品的品质。曾经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过别人的人,他所卖的商品是假、伪、劣商品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一直童叟无欺的人,我们就更有把握认为,从他那里买的东西货真价实。据说,美国银行巨子摩根在晚年时酷爱艺术品收藏。但他购买价格高昂的艺术品时,从来不正眼看一下,而是直视卖者的眼睛。有人评论说,“这就是他如何达到金融界顶峰和取得成功的决窍”。正是因为他把贷款对象的品格看得比其它条件都重要,他才成为了银行界的成功者。

所以,信息不对称也有另外一面。它虽然会在短期内给一些钻营取巧之徒带来欺骗消费者的便利,但长期看,也会给一些正直、聪明的企业家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设想一下,当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顾客的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有一个人诚实无欺,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更进一步,如果这个人采取一种顾客能看得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诚实,又会怎么样呢。听说,在某一个农贸市场中,每一个卖鸡蛋的人手中都拿着一个手电筒。每当顾客买鸡蛋时,就主动用手电筒检查鸡蛋的好坏。我想,这大概是由某一个聪明人发明的,由于这种主动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给消费者带来的疑虑的方法,为他吸引了大量顾客,很快就被别人仿效并普及了。在北京百货大楼,某一生产鸭绒制品的公司开设了一个透明车间,当场为顾客填充鸭绒被,消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外,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公布财务帐目,并邀请中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加以审计,是增强股东信心、吸引投资者的明智之举。

思考题:

从这个案例中,请分析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案例13:当今世界经济三强:美国、日本、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及其支出结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09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数据库包含了世界各国1980-2008年主要经济统计数据及到2014年的预测数。数据显示,以汇率法计算,中国GDP在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2007年三年间分别跨出三大步,连续超越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08年,中国GDP 300670亿元,折合44016亿美元,相当于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89.4%,相当于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30.9%。中国GDP将在2009年接近日本,在2010年较大幅度超越日本,稳步跃升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期,到2030年,中国将会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而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计算,中国GDP早在1991年就超过英国、法国和意大利,1995年超过德国,进入世界第三,2001年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9年2月,林毅夫表示,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看的话,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美国、日本、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三强。了解这三国的GDP数额及其结构,很有意义。

表12.1 美国1930-2008年主要年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10亿美元,当年价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09-02-27

 表12.2 日本1955-2008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10亿日元,现价


表12.3 中国1978-2008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当年价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思考题:

1. 试比较中、美、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结构的变化及差异。

2. 用汇率法比较中、美、日三国2008年经济规模的差异。试查询同年三国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论不同的原因何在,何种更科学?

案例14:中国的GDP及其若干统计问题

科学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本文拟从GDP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局限性,特别是它对日益增长的知识经济成份的忽略入手,对中国经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尽可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和探讨。

  GDP测量方法及其局限

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总产量、总收入和总支出三种方法测量。其中总产量方法,即GDP方法最为流行,通常我们谈到一国经济及其增长率就是指GDP及其年变动百分比。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按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计算市场价值,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测度单位,从而避免了将成千上万种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
第二,通过统计最终产品和劳务,我们可以避免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
第三,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即我们只关心在哪生产,而不在意谁去生产,这样就避免了如何去鉴别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一棘手的问题。

截止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GDP。GNP的定义为一个国家一年内用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显然,此定义只关心谁去生产,而不在意在哪生产,它包括了一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而不包括外国企业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随着全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生产和融资活动的日益扩大,这种统计方法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所有权的鉴别。首先,如果一个企业25%的股东是美国居民,24%的股东为中国居民,如何去确定该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呢?而且所有权是个存量,它会随着股票市场的交易活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GNP是个流量,我们很难按天、小时、分钟和秒来统计GNP中每种产品的所有权归属。其次,许多国家允许双重国籍,GNP方法会造成重复计算,并且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逃税刻意掩盖其真实居民身份,这会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最后,要想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外企业在本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应当包括在本国的经济活动中,而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直接提高的是国外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计算在国外经济总体指标内,而不应算作本国的经济活动。这大概是为什么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采用GDP而不是GNP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

作为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GDP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GDP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于没有通过市场进行而无法统计在GDP中。

第二,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第三,理想的GDP应当反映一国居民的“净经济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它不仅应该统计能增进人们经济福利的“好的”产品(good),还应当减去降低人们经济福利的“坏的”副产品(bad),比如环境污染等,这一点全球已有共识。但不同的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和估价大不相同,很难找到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去测量和从GDP中扣除。

第四,GDP忽略了闲暇(leisure),而闲暇是衡量一个社会净经济福利、社会发达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闲暇与劳工供给的替代关系,如果其他条件不变,GDP统计数字会随着闲暇的增加而减少。

第五,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2000年,两名经济学家考察了过去30年来英美两国居民的“幸福水平”(levels of happiness),有趣的是,尽管过去30年来两国的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美国报告的幸福水平事实上下降了,英国的幸福水平基本上维持不变(Blanchflower and Oswald, 2004, pp.1359—1387)。

鉴于GDP测量方法的明显缺欠,国际社会和学术界试图找到一种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测量方法。目前较流行的是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该指数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4年美国的人均实际GDP位于全球第三,HDI却位于全球第八。HDI位于前七名的国家分别为:挪威、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和冰岛。这七个国家除了有较高的人均实际GDP外,还被认为比美国有更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和更长的平均寿命。HDI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无法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的权威指标。

GDP与知识经济

建国前,我国尚无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照搬了前苏联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以GDP为核心的一套国民经济测量体系,这套体系是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建立的。处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政府当时还缺乏简单的计算工具和统计数字来回答经济究竟是更好还是更糟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为了更好地诊断美国经济,美国商务部邀请Simon Kuznets在历史上首次计算美国经济的总产量和总收入,并建立了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从事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测量工作。这对后来美国及世界各国政府测量经济运转状况,诊断经济周期和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Kuznets为此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Kuznets和其同事当时是用手写的资料来统计有形的、可以触摸到的东西,如机器、厂房等长期投资,这对当时的工业社会来说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这种计算方法对二战时期罗斯福内阁急需测度和发展美国制造坦克、军舰和飞机的能力是很方便的。机器、厂房无疑是以未来为导向的长期投资,同样,教育和训练支出、研究和开发(R&D)支出也是以未来为导向的长期投资。现代经济学的投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实物资本货物的生产和购买,任何一种能够在未来创造利益的行为都是投资。Kuznets本人已经意识到其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不幸的是,该体系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自以电脑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和新经济出现以来,现代社会经济已日益演化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驱动力为想法和创新。显然,陈旧的官方数字搜集系统和测量体系只抓住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投资,而失去了GDP中日益增加的知识经济成份。统计学家们固然可以精确地演示建造了多少厂房这种有形资产,但却无法追踪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设计、品牌打造和员工培训这些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而这些无形投资恰恰是企业在当今全球经济中得以生存、具有竞争力和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格林斯潘大概最早意识到传统的数字没有捕捉到日益崛起的知识经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因官方数字无法解释日新月异的新经济而烦恼和失望。1996年到1997年间,格林斯潘曾拒绝接受有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下降的传统数字,认为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同时他还指出了官方数字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估。美国经济分析局BEA(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局长Landefeld日益感受到将反映知识经济的数字包括在官方统计中的压力。1999年,也就是在Kuznets奠定了GDP计算的基础60年后,Landefeld和BEA终于决定打破常规,将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支出由中间产品支出划为长期投资支出。用这种新的统计方法来重新计算GDP,美国1996年的GDP一瞬间增加了115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5%。

这一迟到的变革无疑具有过渡性和革命性的意义。美国目前每年的软件支出为15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1000亿美元的电脑硬件支出。并且软件通常比硬件使用的时间长,作为长期投资支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软件是介于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之间的投资。说它是无形资本是因为它是难以测量的人类知识、智力、创新和创造力的积累、发展和进步的结晶;
说它是有形资本是因为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可以事实上走进商店,用肉眼看到软件的实物形态及其五颜六色的包装,从而确认它是实际存在的。耐人寻味的是,软件恰巧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将软件划为长期投资无疑为不久的将来建立更好地反映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测量体系打开了一扇大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和变革,而应当反映这种变化和变革的官方统计数字却仍然维持不变。全球化、外包和外购,特别是创新和创造力对企业命运的决定性作用迫使企业迅速地从有形资本的投资转向无形资本的投资。当然,统计这些无形资本的投资对一个迅速变化中的知识经济来说难度很大。比如企业在人力资本、员工训练方面的支出,传统上包括把员工和培训人员运送到培训中心的费用和支付员工和教员的工资及培训设施等各种其他费用,而正在发生的信息技术提供的网上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培训成本。2003年到2004年,IBM的培训预算降低了1千万美元,而该企业同期教室的数量和网上授课的时数却增加了29%。报告的培训支出减少了,而实际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现行的GDP测量方法不仅低估而且误估了无形资本投资。鉴于这种测量技术方面的困难,BEA计划采用稳健的过渡办法,未来几年内,他们打算先建立一个R&D支出的补充账户来追踪企业的无形资本投资,但暂时不把这方面的支出直接加到官方GDP数字中。

GDP统计方法对知识经济的忽略还会直接导致对经济周期的错误诊断,甚至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由于现有的GDP统计数字没有包括日益增加的无形投资支出,在经济衰退时,它会低估衰退的严重性;
在经济过热时,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经济散发的过热信号。GDP这种对经济周期波动程度的低估很大程度上使它失去了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的作用。在考虑了无形投资和知识经济成份后,美国2001年的经济衰退远比官方公布的数字严重得多,2006年的经济复苏也比官方数字描述的乐观。无形资本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通常会有一段滞隔。根据2006年1月27日BEA公布的数字,2005年第4季度美国GDP的增长率为1.1%,主要是低于预期的资本支出所致,但该季度产品设计和管理咨询部门的就业却急剧地增加,显示出企业无形资本投资的增加。如果把这些无形投资对有形资本投资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带动作用考虑进去,2006年经过两次修订的5.6%的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并非意外。显然,把无形投资包括在GDP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描述经济形势,而且可以改进我们的预测能力,这对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预警机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十分重要。

GDP统计方法由于忽略了日益增加的知识经济成份造成的对经济周期波动程度的低估也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由于失去信心的工人的存在,官方公布的失业数字在经济衰退时低估了失业率,在经济繁荣时高估了失业率。显然,忽视无形资本的投资和知识经济成份会使官方统计数字系统这种内在的(built-in)粉饰经济周期的倾向更为严重。这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不受政府干预的经济波动是最优的,市场的自我矫正机制是有效的,无疑构成了新的挑战。

思考题:

1、目前我国核算GDP的缺陷有那些?

2、你对绿色GDP是如何理解的?

3、用科学发展观分析GDP项目的设置问题?

案例15:高估还是低估?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理解GDP的基本概念及其局限性,特别是它对知识经济的忽略,有助于我们回答中国经济被高估还是低估这个问题,并会为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科学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不可否认,我国GDP统计数字存在着误差和重复计算,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好大喜功,高报经济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GDP统计数字和预测严重地低估了中国经济及其增长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GDP严重低估了我国的非市场经济活动,13亿人口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巨大的价值没有反映在官方统计数字中。认为中国GDP被高估的人大概忘记了GDP的基本概念,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劳务是以人为基数计算的,人多对劳务的需求和劳务的供给自然多,自我服务性的活动也多。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报告,发达国家GDP中的劳务部分占三分之二,而发展中国家的相应份额虽然近年来有大幅度增加,但仍低于40%(World Bank, 2005,pp.16—17)。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不同,不同国家提供的劳务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没有理由相信也没有证据显示美国居民的家庭经济活动提供的劳务和自我服务性活动质量高、创造的实际价值大。即便按人均估算,我国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没有纳入GDP的成份也应超过美国。比如我国的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大都是由母亲或亲属照顾的,即便是请保姆和家教也都是以付现金的方式,很少有人纳税上报GDP。而美国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把婴儿和学龄前儿童送到婴儿照顾中心(daycare center)和幼儿园,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以昂贵的价格计入GDP。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的退休年龄为65岁,并且是以自愿为基础的,很多人一直工作到70多岁。而我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低于55岁,并且是强制的。这些退休人员退休后仍然非正式地从事一定程度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活动,显然这几亿人平均每人“额外工作”10多年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绝大多数没有反映在官方GDP中。

(二) GDP忽略了我国形形色色的非法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这种忽略由于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健全是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在美国的许多州赌博活动和以按摩为名义的嫖娼活动都属合法经营活动,并以亿万美元的价值计入GDP,甚至以医疗为名义的毒品使用也计入GDP。而在我国,各种各样的赌博、按摩和其他娱乐场所、吸毒和各种以逃税为目的的地下经济活动是有目共睹的。以扑克、麻将等形式的娱乐活动其涉及面之广、人数之多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的。这些活动或者没有或者以很大的折扣计入GDP。我国目前还没有销售税来反映批发商和零售商,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实际营业额。这些行业的大多数经营活动都是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的。为了逃税,业者们通常以各种方式巧立名目,夸大支出,低报所得,很大程度地将合法经济转为“地下经济”。

(三) GDP没有统计闲暇,而中国消费的闲暇总量居全球首位。第一,闲暇直接以人为计算单位,人越多消费的闲暇越多。第二,如前所述,中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低于55岁,所以平均每个人要比发达国家多消费10多年的闲暇。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自愿失业造成的,应当称它为非自愿闲暇。但闲暇毕竟是闲暇,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劳动毕竟是谋生的手段,是一种负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下棋、打牌、逛公园是比艰辛的工作更好的一种选择。第三,由于历史、文化和制度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工作的强度和紧张程度都低于发达国家,这一点从西方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闲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看出。第四,我国闲暇的价格,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工资远低于发达国家,因而对闲暇的需求量要高于发达国家。

(四) 现有的GDP预测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落后但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金融业、律师业和运输业。金融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美国经济中80%的就业是由零售业、金融业和运输业提供的。而在我国金融业刚刚步出原始状态。一个位居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竟然没有私人支票和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手段少得可怜,金融业提供的就业人数极其有限。不仅绝大多数的市场交易活动是通过现金的方式进行的,而且私人间的借贷活动相当可观,这与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极不相称,同时它也反映了我国金融产业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的律师行业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创造的劳务价值与发达国家也无法相提并论。同样,我国的人均汽车数量和飞机数量也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这些行业会日益显示出增长的巨大潜力。

(五) GDP忽略了我国经济中迅速增加的知识经济成份,特别是教育投资成份。前面讨论过的GDP对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设计、品牌资产和员工培训这些无形资产投资方面的忽略在我国都存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教育投资。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但私人的教育投资,实际上每个家庭在子女就学方面的支出大约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国家的居民舍得花这么多的钱用于子女教育。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实际投入还可以从产出指标得到反映。据美国《财富》杂志2005年7月报道,我国2005年估计有33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取得工程学位的有60万,而美国的同期相应数字为130万和7万(Colvin, 2005)。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教育乃科学技术之母。在目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决定赢家,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压倒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私人教育投资的迅猛增长,扎实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必定会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

(六) 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当前全球竞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外包和外购。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仅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这些发展中国家,而且日益增加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包括信息产业、软件工程、金融保险业和制药业也以外包和外购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全球化和外包外购浪潮无疑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当然,如果考虑到环境污染,特别是医疗、福利待遇和社会安全保险,我国的GDP要打很大的折扣,但这些折扣要远远低于低估的成份,这大概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海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包括官方统计数字持乐观的态度。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的GDP向上作了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提高劳务,特别是电脑、因特网服务等知识经济成份占GDP的比重。经过修订后的中国经济1993—2004年的增长率接近10%。用新的方法计算,2005年中国的名义GDP为全球第四,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占全球GDP的份额增加了1.5%,达到15.4%。由于中国的GDP占全球的份额较大,这一修订使全球的GDP自1992年以来几乎每年上调了0.1个百分点(IMF,2006b)。这一修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

思考题:

1、现行GDP核算方法的局限主要是什么?

2、按现行GDP核算方法,中国经济规模是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案例16: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

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

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

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

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

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案例17: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高储蓄率往往是高 GDP增长的后果。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

“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日本在上世纪 70年代 GDP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到了 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 GDP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

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

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

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2005年的 M2同比增长18.3%,很多人推测

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企业高达1.2万亿元的利润。所以,老百姓不投资不是孤立的现象。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但是,对中国这么一个

大国来说,15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让 13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

过只有一万多元。假定那些存款都来自 5亿城镇居民,人均不过三万元。一个典型的城镇

三口之家,也就是大约 10万元存款。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

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的。

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美国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上个世

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

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2005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

钱,而且开始花过去的存款。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

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

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

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

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 19.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

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思考题: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

2.中国老百姓偏爱储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18:“双刃的剑”

一把“双刃的剑” 乘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建筑业增加投资 100万,它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也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在乘数的作用下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 5倍,使国民收入增加 500万。为什么会有这种倍数关系,让我们举一例来说明。

例如,你花了 50元去买了 10斤苹果,这样卖水果的小贩收到 50元后,留下20%即

50×20%=10元去储蓄,拿其余的80%即 50×80%=40元去购买其它商品,这 40元又会成为其他人的收益。假如这个小贩把 40元用去购买蔬菜,这又使菜农收益增加了 40元。菜农再20%即 40×20%=8元去储蓄,其余 40×80%=32去买大米,这样,卖大米的农户又会增加32的收益。如此连续循环下去,社会最后的收益上升到 250,其计算方法是:

50+50×80%+50×80%×80%+50×80%×80%×80%……=50×(1+80%+80%×80%80%+80%×80%=50×[1/(1-80% )]=250元。

250元是最初需求增加量 50元的 5倍,这就是乘数效应的结果。但乘数的作用是双重

的,如果上述例子的相反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250元。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

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
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

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

剑。”

思考题:

1.乘数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

案例19:“蜜蜂寓言”的启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危机。经济的大萧条使 3000多

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金融秩序一片混乱,整个经济倒退到一战以前的水平。

在经济大危机中,产品积压,工人失业,生活困难,绝大多数人感到前途悲观。”。持续

的经济衰退和普遍失业,使传统的经济学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直关注美国罗斯福新政的

英国经济学者,约翰·梅纳特·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从前有一群蜜

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

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

悟出了需求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

经济学上著名的“凯恩斯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消费函数?

2、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为什么?

案例20: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短期总需求分析尽管有其不现实的假设条件(总供给不变等),但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

问题,实现经济稳定仍然是有意义的。

应该承认,总需求在短期中对宏观经济状况的确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

重视增加内需已说明需求成为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如何增加内需呢?我们知道,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要的在于消费

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这就告诉我们,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前些

年内我们八次降息,但对内需的拉动有限,居民储蓄一直增加,这说明拉动消费不易。

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第一,我们要区分投资与消费的差别。例如,我们过

去一直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消费就是一个误区。应该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并用

刺激投资的方法拉动这项投资。应该说,在我国人口多,而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的情况下,

在未来几十年中,住房仍是投资的热点,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

第二,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的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

固定投资应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这就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内需的重要性。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为我们寻找增加内需

的方法提供一个思路。

思考题:

1、为什么拉动内需的重点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2、联系实际说明制约目前投资需求的主要障?

案例21:购买住房是消费吗?

住房需求是投资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与购买冰箱、彩电、汽车一样。在经济学家看来,购买住房实际是一种投资行为,即投资于不动产。

为什么购买住房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呢?我们先从这种购买行为的目的来看。消费是为

了获得效用,例如,购买冰箱、彩电、汽车等都是为了使满足程度更大,消费不会增殖,

但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称投资收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购买房子不是为了住

或得到享受(如果仅仅为了住可以租房子),而是作为一种投资得到收益。住房的收益有两

个来源。一是租金收入(自己住时所少交的房租也是自己的租金收入),二是房产本身的增

值。土地总是有限的,因此,从总趋势来看,房产是升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人把购买

住房作为一种收益大而风险小的不动产投资。

把住房作为消费还是投资在经济学家看来是十分重要。因为决定消费与投资的因素不

同。在各种决定消费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但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利

率。因为利率影响净收益率。只有利率下降,收益率提高,人们才会投资,而且只要净收

益率高,就愿意借钱投资,因此,要刺激投资就要降低利率。如果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刺激

人们购买住房,关键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利率。

思考题:

1、为什么购买住房是一种投资行为?

2、投资和消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案例22:起早贪黑排队购买债券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各种直接投资渠道也不够畅通,这就决定了居民储

蓄基本是银行存款,这也是存款达 15万亿的重要原因。居民还是愿意直接投资的,起早贪

黑排队购买债券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在逐渐放开资本市场的同时,拓宽居民进行直

接投资的渠道。例如,整顿股市,清除出那些当初“包装上市”的不良企业,让中石油、

中国移动这样的优良企业进入国内股市;
允许业绩好的国有与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范各种个人投资的咨询和代理机构。

以各种直接投资分流存款,不仅有利于居民资产的增值,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还有利于减少银行增长加大了银行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间接

投资使银行单独承担风险,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对过高的存款表示担忧,

明确表示不希望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

思考题:

1.投资与国民收入是什么关系?

2.投资与利率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直接投资什么是间接投资

案例23:流动性陷阱与日本

流动性陷阱通常被认为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带来利率下降,而

仅仅表现为闲置持币余额的增加。在正常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人们会试图用持有的多余现金购买资产,从而使利率下降。在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

中,人们确信目前的债券价格过高、以后可能下跌,利率也相应太低、今后还会升高。人

们因此认为,现在购买债券无疑会造成资本损失,还是应该选择持有现金。其结果是,货

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是闲置持币余额上升,而对利率没有产生影响……。流动性陷阱意味

着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起作用。货币供应的增加既然对利率无法产生作用,也就不能

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在日本案例出现之前,流动性陷阱被认为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世界中并

不存在。1994年,多恩布什和费希尔的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第 6版出版。在这本

书中,他们是这样写的:“凯恩斯自己也无法确认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流动性陷

阱)。在 60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也不知道。”

日本明显地符合流动性陷阱的绝大多数经济特征。包括保罗·克鲁格曼在内的一些著

名经济学家证实了日本流动性陷阱的出现。日本现在的隔夜拆借存款利率只有0.02%,10

年期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从 1990年 9月开始已经由8.7%下降为1.8%,而一些短期政府债

券的收益率仅为0.055%。

学术界最关注的问题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银行体系是否是形成流动性陷阱的必要前提

条件?克鲁格曼(1998)认为,即使银行系统运行良好,流动性陷阱也可能出现。在流动

性陷阱的条件下,基础货币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广义货币总量的增加,因为:第一,公众将

大量持有现金,广义货币总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第二,大量现金将转化为储备;
第三,

银行将增加作为基础货币的准备金,而减少贷款。所有这些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银行体

系出了问题。

思考题:

1、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2、你认为目前中国是否会陷入流动性陷阱?

案例24:专题讨论

背景资料:

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延续高增长趋势。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尽管增幅低于 2003年开始的投资启动以来的27.4%平均增

速,但是投资增速仍然大大高于消费增速,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失衡的局面难以扭转,并且

投资增幅随时存在反弹的压力。一方面,产业链较长的房地产投资呈反弹走势,1~5月份

完成投资额 7214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较去年全年加快了 5.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在电力等能源供给约束缓解的情况下,高耗能产业出现快速反弹,前 5个月大多数高耗能

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钢材产量 1.96亿吨,同比增长20%;
铁合金 643.9

万吨,同比增长38.8%;
氧化铝 761.6万吨,增长55.4%;
焦炭 1.28亿吨,增长21.7%;

电石 560.6万吨,增长27.2%。1~5月份,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增

长速度加快反弹。

思考题:

1. 从上面这段资料来看,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2. 投资过快增加的后果将会如何?

3. 从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来看,政府应如何抑制投资增速过快?

案例25: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实践

第一阶段(1988年9月至1990年9月),“紧财政紧货币”的双紧政策。从1988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过热状态,表现为经济高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幅超过20%)、投资迅速扩张(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1987年增长18.5%)、物价上涨迅速(1988年10月物价比上年同期上升27.1%)、货币回笼缓慢(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46.7%)和经济秩序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于1988年9月开始实行“双紧”政策。具体措施有:收缩基本建设规模、压缩财政支出、压缩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现金投放和物价上涨、严格税收管理等等。

“双紧政策”很快见效,经济增长速度从20%左右跌至5%左右,社会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得到遏制,1990年第三季度物价涨幅降到最低水平,不到1%。

第二阶段(1990年9月至1991年2月),“紧财政松货币”的一紧一松政策。在“双紧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失衡。表现为市场销售疲软,企业开工不足,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三角债问题突出,生产大幅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从1991年初开始,实行了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陆续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以刺激消费、鼓励投资。这些政策在实施之初效果并不显著,直到1991年下半年,市场销售才转向正常。

第三阶段(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松财政松货币”的双松政策。1992年,财政支出4426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670亿元,分别比年初预算增长107%和108%。信贷规模也大幅度增长,货币净投放额创历史最高水平。

“双松政策”的成效是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1992年GDP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9%。但是“双松政策”又带来了老问题。即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指数再次超过两位数;
短线资源再度紧张。

第四阶段(1993年7月至1996年底),“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具体措施有:控制预算外投资规模;
控制社会集资搞建设;
控制银行同业拆借;
提高存贷利率等等。与1988年的紧缩相比,财政没有大动作,但货币紧缩力度较缓。

适度的“双紧政策”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终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明显地改善:1996年GDP的增长率为9.7%,通货膨胀率降为6.1%;
外汇储备达到1000多亿美元。这次政策配合实施被认为是中国宏观经济成效较好的一次,为中国以后实施经济政策积累了正面的经验。

第五阶段(1997年至2002年底),“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1997年到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冲击。经济问题表现为通货紧缩式的宏观失衡,经济增长的力度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失业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不振等。面临新形势,中国政府实施了较有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其措施是大量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连续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改革商业银行体系等。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2003-2005年底: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高增长,低通胀。

2006-2008年上半年:股市牛市,物价出现上涨苗头,2007年下半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什么特点?

2、结合案例,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双松”、“双紧”、“一松一紧”的搭配?这是为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案例26:
美国三次需求管理(1964-1984)

政府可以用税收和其他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私人支出决策。因为美国消费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消费者成了具有诱惑力的研究对象。
    1964年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个好年份。他们年复一年的宣称消减个人所得税是刺激经济的一个绝妙高招。但政府对他们的呼声充耳不闻,直到肯尼迪总统接受他们观点中的基本逻辑,事情才有所改观。肯尼迪德后继者约翰逊促使国会立法。1964年减税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支出,结果很成功。消费者的反应像书中所预期的那样,经济快速明显地改善了,经济学家们心满意足的笑了。
    第二次试图刺激经济的重大减税行动远不如前一次成功。1975年春,经济跌入谷底,福特总统和国会达成了一项临时减税方案以刺激消费支出:它们返还了每一个纳税人在1974年前交纳的部分税款,并降低了1975年的所得税率。然而,消费者没有花掉多余的钱,而是将它们存入银行,给了总统和国会的一腔热情以沉重的打击。

里根总统1980年当选时,它首先做的事就是促成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消减个人所得税的法案。从1981年到1984年,税率下降了约23%,消费支出的增加或多或少与经济学家预期一致,因而维持了80年代长期的经济扩张。
第十八章案例 失业和通货膨胀

思考题:

请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美国的三次需求管理

案例27: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恶性通胀
    在80年代,阿根廷年通胀率平均达到450%,1990年初之前的12个月其通胀率更飙升至20 000%。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只是避免通胀吞噬一切。一位阿根廷商人约格这样描述道:
    通胀使你终日战战兢兢。我们公司所在的产业只能给你4天到5天的赊账。人们不再关心生产力乃至技术,保护你的流动资产比包括技术在内的长期目标更重要,尽管你希望两者兼顾。这是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恶果,即货币疾病。你的钱分崩离析,将像癌症。
    你得过且过。当通货膨胀率超过每天1%,你别无选择。你放弃计划,只要可以支撑到周末就会感到满足。然后我就会待在公寓里阅读有关古代板球比赛的书籍。
   人均而言,目前我们比1975年贫穷25%。真正的受害者是你看不见的穷人、老人和年轻人。他们被赶出大型火车站......那些人是阿根廷生活中的弃儿,像大海的浪花。阿根廷的高通胀终于出现一个充满希望的转机。1989年刚刚当选总统的梅内姆宣布了反通胀计划。此外,它还支持许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包括在1991年初任命由哈佛大学培养的经济学家卡瓦洛为经济大臣。在90年代初期,通胀已降为每年30%左右。

思考题: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恶性通胀的经济影响。

案例28:经济周期是否能够避免?

在过去的150年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已明显显示出趋于平缓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危机和萧条。如19世纪年代、9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都出现过持久的衰退。然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周期的波动变得不那么频繁,而且其波动幅度也温和了许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改变呢?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波动自然会也越来越平稳。但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政府能够运用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来防止各种能使经济转化成衰退的冲击,防止经济像雪球一样从衰退跌进萧条。

从1984年到1998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其宏观经济史上一段最为平稳的时期。通货膨胀率较低,失业率也不高,只经历了一次较为温和的经济衰退。美国大部分的劳工和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在其成年时期还没有目睹过大的经济危机。

尽管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美国经济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但2003年底经济的强劲反弹使人们开始思考今后是否会有经济周期的困扰。有人认为:通过民智的宏观管理和自由市场机制,我们也可以将衰退和通货膨胀永远驱逐出境。阿瑟奥肯,一位研究经济周期的著名分析家,在另一个较长经济周期结束时,提出过一个较为妥当的观点:现在普遍的认识是,衰退从根本上说是可以防止的,他们更多地像飞机失事而不像飓风。但我们从来没有能够从地球上消除飞机失事,当然也不清楚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消灭衰退,因为危险因素并未消除,那些可以导致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仍然潜伏在两翼,等待飞行中的某种暗示。

随着我们对宏观经济运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政府能够运用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来防止经济的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济的衰退和过度繁荣。

思考题:

防止经济波动的政策手段?

【篇3】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第十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三个学派的理论背景
以萨缪尔森、托宾、索罗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主流学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统治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滞涨严重动摇了其同志地位。首先,该派提不出对滞涨现象自圆其说的解释。其次,在实践上提不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再有,一些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的负作用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总之,理论的困难和政策的无能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也使人们对其失去了信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派别纷纷对新古典综合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货币主义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被公认为是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供给学派是70年代在美国开始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理性预期学派在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这一学派着重分析理性预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这三个理论派别不但以他们各自的理论和观点对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它们一起对形成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社会思潮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货币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
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通过他建立的新货币数量论,企图说明,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长期中是一个常数,在短期是可预测的。
自然率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的运行是趋向于自然就业率的。自然率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状况等非货币因素。使用自然率概念,通过考察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得出的结论是:在短期,虽然可以以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的维持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必须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为代价。而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兑换,这以为着,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第三节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几个观点:第一,货币供给量对名义收入的决定作用。第二,在长期,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在短期,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水平。
第四,私营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首先,货币主义不仅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且也反对权衡性的货币政策。在他看来,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比率增长,增长的比率应等于通货膨胀率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货币主义的思想曾一度在西方有很大影响。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出任首相时所实行的紧缩信贷、严格控制货币增长率、大幅度削减财政开支等措施,可以说是根据货币主义理论开出的药方。另外,货币主义理论也使货币政策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尤其在公开市场业务方面,使控制货币数量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再有,货币主义也使人们更加依赖市场的自发作用。
第五节供给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观点是:第一,否定凯恩斯定律,肯定萨伊定律。第二,产量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率的增长。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各种要素的激励。第三,降低利率,特别是边际税率能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及精简规章制度
第六节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利用自然率假说和理性预期假说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中自然率假说主要是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或趋向于充分就业状态。而理性预期假说则强调,为了自己的利益,合乎理性的人在其活动中,必然会在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且这种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借助与以上两个假说,理性预期学派不仅全盘否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错误。
第十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
大致说来,两种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第一,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新凯恩斯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第二,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新凯恩斯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第三,在政策主张方面,凯恩斯主义这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因此调节总需求是必要的。新古典反对政府干预,为此,他们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第十一节结束语
本章论述三个学派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政策建议以及作用和影响,并且简要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分歧。关于本章的内容下列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市场出清还是非出清,政策有效还是无效,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两个目前仍在争论的重大问题。这一事实给我们应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说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之处,即:对西方经济学者还自己没有肯定的东西,我们至少暂时应持

保留态度。第二,市场出清和政策无效的说法在1929年大危机以前是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说法。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相反的市场非出清和政策有效的说法成为风行一时的正确理论。然而,时至今日,当严重的滞涨问题持续存在时,原有的出清和无效的说法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这给我们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说又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之处,即:决定西方学说的兴衰、思潮的起落并不取决于其正确性,而在于历史条件的变迁。第三,在个别的论点、概念和方法上,三个学派的每一个均有值得借鉴之处。



推荐访问:初探 融入 西方经济学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