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法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年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法研究

2022-05-22 10:4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法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法研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法研究3篇

第一篇: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法研究

辛寨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一、整合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再认识和再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在学校日常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至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局限于教材,教学点状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成为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整体认识,削弱甚至偏离了课程目标。

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时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要加强结构的教学。简明、清晰的知识结构不仅使知识的包容量大,而且蕴含着对新、旧知识的联接、转换与调控的巨大功能。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期望通过引领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基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教学——“超越教材”,并通过整体结构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其立意的高远之处在于:一是要树立教学的整体意识,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
二是要从整体上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三是根据知识结构关系对教学行为进行系统整体策划,从而由原来的点状教学转化为结构的教学。

结合两年来我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践及语文学科“辐射式教学策略的推广”,参照孟国泰的“三标高快”课堂教学模式、刘建宇的“全息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理念,提出了适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目标引领、整体构建、单元辐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在于“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知识结构的构建。

(一)纵向拉伸,将单元内、单元间、甚至跨年级的同类知识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通过内容的适当调整、增补,将断裂的知识结构修复完善,使学生对知识间的纵向关联有清晰的认识。

(二)横向贯通,把具有同类特征或性质的知识整合到一个单元,凸显前后共通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对同类结构特征知识内涵的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提升学生分类、比较、概括、抽象的能力。

(三)纵横融通,打破原有单元和年段的界限,把视野从单元整体结构拓展到整个年级甚至各学段的教学长程中,在整个教学长程的视野下审视、策划和体现结构链和结构块之间的关联,形成主次分明、有机渗透的教学格局。这样以结构为大单元重新理解和组织教学内容,以结构的逐步复杂化作为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开发学科书本知识内在结构所蕴含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丰富资源。

二、整合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现行教材是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集体”三大板块组织教学。这三大板块的内容分散在整个初中学段,我们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原点,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整合后再组织教学。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新集体 新面貌”时,可以将八年级下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为集体添光彩”等内容进行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四个板块整合。

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单元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训练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整个学段训练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训练点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构建起本单元的的知识网络结构,理清内在脉络,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整合计划及分工

第二篇: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法研究

语文课堂的跨学科整合
作者:葛文虎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05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整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语文学科如何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一、异科激趣,别具一格

        我教研室刘老师在执教《母亲的纯净水》时,是运用数学等式来导人的。

        (一)数学导入,开启思维,融入价值

        1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数学符号?

        2 用“=”符号做几个数学题,怎么样?

        六角五分=?

        1000克=?

        3 下面做一道关于语文的数学题,有兴趣吗?

        (1)为贫困学生捐献一元钱=(一份爱心,一份给予,一份快乐,一件好事……)

        数学的答案也许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但语文的答案是丰富的,每个人的体会不同,认识不同,答案也不同,这些答案不仅正确,还有了思想,有了哲理,有了感情,有了价值,语文就是充满情感、闪现思想、体现价值的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课。

        4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母亲的纯净水》,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也能做好这一等式题:母亲的纯净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概括

        1 请大家默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完成这道等式题。

        2 交流:母亲的纯净水=凉白开,母亲对“我”的教育,母亲对“我”的关爱,“我”对“穷”的认识……

        以上用数学激趣导入,学生兴奋不已,不仅很快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而且思维活跃,努力寻求多元答案,阅读理解既横向扩展,又纵向发展。

        二、异科点拨,愤启悱发

        我校郦老师在执教《学会合作》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一个乐团,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在学生阅读感悟第4自然段之后,播放了视频《拉德斯基进行曲》。随即,同学们看到了乐师们有的弹,有的吹,有的拉……他们忽而演,忽而停;
同学们也看到了指挥的潇洒、投入,以及他对每位乐师的关注。再听,乐队演奏的音乐沁人心脾,时而欢快活泼,时而激荡震撼……同学们的内心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跌宕起伏,陶醉其中。这一段视频架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使抽象的说理形象化,理性的启悟感性化,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的具体内涵。

        三、异科积累,厚积薄发

        当今的语文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绝不能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而应是多渠道、多方位的。特别在作文教学上,只有学生体验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源泉。例如有一个班在自然老师的号召下,养蚕风靡整个教室,学生们每天上学,都会像捧着宝贝似的把放蚕的纸盒带到学校,一下课,也不再先跑出去玩,而是先看看蚕宝宝怎么样。看到这种情况,该班语文老师灵机一动,在晨会课上,让学生谈谈这几天的养蚕感受。结果话题一打开,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连平时怕发言的学生也争着上台讲话。有讲找桑叶的故事;
有谈自己粗心大意,把睡眠的蚕宝宝当死蚕扔掉的傻事;
有讲蚕怎样蜕皮;
有讲蚕怎样吃食……该语文老师趁热打铁,宣布每周用一节晨会课交流养蚕经验,写好养蚕日记,比赛谁养的蚕大。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在交流会上,学生讲的趣事总会吸引着下面的同学,学生写的日记也不再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字里行间总能看到他们的喜与悲。

        四、异科渲染,推波助澜

        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将光碟《为了谁》分别在教学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次出现。

        第1次:开头。

        师:几十万解放军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播放视频,只有一些画面和滚滚洪水声,不出现歌词。)

        这一短暂的画面和声响,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洪水的泛滥以及战士们在泥水中“摸爬滚打”的壮举,从而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有了生动具体的领悟。

        观赏之后,让学生阅读第2节,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鏖战。

        第2次:学完第2自然段后。

        师: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卖写照。现在让我们再次亲临现场,感受无数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的壮举。(播放光碟《为了谁》前奏和第一段。)

        如果说第1次的视频是为感悟文字作铺垫,而此刻品读第2自然段的语言文字之后,再来凝神注视这一段视频,可以说此时的画面、歌词已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文因画而生情,画因文而生意。

        第3次:学完第5自然段后。

        师:感人的事太多太多,我们无法一个一个去述说,下面,让我们一起再去看看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完整播放《为了谁》。)

        此刻的视频就让学生不仅体会到铮铮铁汉的勇敢,而且深切地体会到了人民子弟兵拳拳的救民之心。

        《为了谁》分别在教学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次出现,把教学的过程逐步推向高潮,特别是结尾完整的视频《为了谁》,里面动人的画面和旋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学生的情感充分地激发出来,产生了深深共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异科拓展,意犹未尽

        我们中国的孩子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不够,而我们语文教学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小实验,并延伸至课外,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一教师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是如此引入小实验的:为什么乌鸦放人小石子后就可以喝到水了?如果放入其他的东西行不行?

        面对孩子们的疑惑,老师拿来一个与课文中类似的瓶子,里面也有半瓶水,在水平线上做好记号。再找来一些石子、沙子。然后请学生分别放人石子和沙子,很明显,放入石子后水平面升高,而放人沙子后却没有太多的变化,老师将其中的道理讲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一情景记忆犹新。如此课内课外用实验来拓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文课,让学生对语文课意犹未尽,还为写作和口语积累了丰厚的素材。

        当然,语文还可以和更多的学科进行整合,因为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与音乐、美术、社会、劳动、思品等学科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篇: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法研究



作者:魏黎
作者机构: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出版物刊名:宿州学院学报 页码:87-89页
年卷期:2016年 第8期
主题词:逻辑翻译学 译学 跨学科整合 本体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摘要:为推动逻辑翻译学的发展,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翻译学的内涵,举例说明了逻辑翻译观运用于翻译的有效性。针对逻辑翻译学的研究现状,从本体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个角度进行概述,其中本体性研究涉及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研究,应用性研究包括对句子结构、科技文本、术语、法规和合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有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完善理论研究,拓宽应用研究的领域,用理论指导教学研究。


推荐访问:跨学科 教法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课堂教法研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法研究 小学数学跨学科课程整合

猜你喜欢